bmw_m3 wrote:
惠勒延遲選擇實驗證...(恕刪)
微觀尺度下,物質在空間中的分布,以波的型態做機率分布
而波的頻率取決於能量,波長取決於動量
波的輪廓取決於邊界條件
(薛丁格方程)
以我的認知
惠勒延遲 觀察者對系統做了不同的邊界條件
所以,波當然不一樣
觀察者的行為不是改變過去
而是改變系統的邊界條件
當你決定如何測量時,系統的解就"瞬間"決定了
不同的測量方式決定不同的解(測到的結果)
就像把電磁波放入圓形波導與方形波導
當然不一樣
如此而已
又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
系統最多只能做到"可逆" Entropy =0
系統越複雜,越傾向不可逆
如果系統能多到譜形成一個連續譜,那麼就會對應一個lift-time,lift-time 與 連續譜能帶大小成反比
順道一提的是
很多人錯誤的把糾纏態看成超光速的資訊傳遞
這是錯誤的
糾纏態只是系統的解
當系統與邊界條件決定了
這樣的解就瞬間產生
就像在你面前擺個鏡子
鏡子裡的你也是瞬間生
當你舉起右手,鏡子裡面那個你也會瞬間(完全同時)舉起右手
這是解,無關資訊傳遞
當然,你不會舉起右手的瞬間看到鏡子裡的你舉起左手
如果你與鏡子距離為 d, 光速為 c ,那麼你至少要在 2d/c 時間之後才會看到鏡子裡的你舉起左手(這才是資訊傳遞)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