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入學灰色地帶多,窮困人家也無多餘金錢應付多元項目,
每個制度都有優缺點,不過我覺得相較之下,聯考相對公平,
如果連勝文當年是以多元入學決定大學,他有可能只上輔仁嗎?
讀書只為1.習得一技之長?2.作人作事的道理?3.怡情養性?4.奠定追求高深學問的基礎?
相信如果答案不一樣,對教育,以及教改,會有不同的期待。
這兩天親戚家正在裝潢。老頭子英英美代子,去幫忙招呼打點,美其名曰監工。老闆,開米漿的,國中畢業。舖磁磚的師傅,也是國中畢業,日薪$4500,現拿,淨值,還帶一個指定的日薪$1500助手缺。其他的熟手師傅,從國中到大學非相關科系畢業的都有。日薪至少也有$3000。
這樣子的收入當然不能和電子業,醫生相比。但是絕對高過大部分坐辦公桌的。
所以說,不是社會歧視技術人員,而是自己放不下“士大夫”的傳統觀念。
mbkwi wrote:
自己的小孩不能將心比心,只會念書,這樣真的有比較好?.(恕刪)
這個跟採用聯考或是多元入學有啥關係?
當初廢除聯考,就是很多你這種理由
但是現實上,廢除聯考後,並沒有改變只有讀書高的概念
年輕人自己也是如此,甚至更加的好逸惡勞
即使領22K也只想穿西裝坐辦公室~
這麼多年來,只要看到這種"只會念書"的牢騷
幾乎都歸向一個結論:講這句話的,就是書讀不好的..
為什麼大公司、政府機關取人基本上都看學歷?
因為:一個人會不會工作、有沒有心,你看不出來
可是一個人會不會讀書,卻很容易分辨
讀書人關在教室裏,或許是書呆子,可將這些書呆子放出了牢籠,他們便會學會觀察世界,去理解世界。見識越廣博,他對事務的認知就愈發的深刻~會讀書,其實說明了,這個人有一些長處,也許這些長處最終無法抵銷他性格上的缺點。可這些所謂性格上的缺點,在面試時看到出來嗎?
這就像外在重要還是內在重要一樣
虛偽的人才會跟你說:內在重要!
外在根本不過關~哪有機會把內在展現出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