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郵局...
其實台灣各銀行的網銀/App都半斤八兩....
基本上都要輸入身分證號碼, 用戶代碼, 密碼 才能登入,
密碼還必須要包含大小寫與數字, 每隔幾個月要你更新一次, 更新不能用有重複的密碼.
好不容易去年底今年初總算開始與國際接軌, 部分銀行陸續開放Apple ID 或是Face ID...
但操作仍然很不直覺,
而且設計網銀的觀念還停留在Wap網頁..沒有App的概念.
那iPhone6Plus 平常可以很順暢得操作Line等...app的長輩都覺得網銀的選項很難點.
這樣也就罷了...最大的問題在於說根本沒有App的概念,
例如中國信託自己有"中信卡優惠"與"HomeBank"兩個app,
登入後, email一定會收到登入提醒, 你要是忘了登出...或是想要兩個app一起看...很抱歉辦不到,
畫面會跟你顯示未正常登出,你必須兩個app都登出,關掉背景,過5分鐘才能正常重新登入另一個app.
6~7年前我就有兩個澳洲的銀行帳戶,
那時根本沒有指紋, 銀行App登入時第一次輸入客戶號碼(人家沒有身分證),網銀帳號與密碼後,
就會要你輸入一個4~6位的快速密碼.
之後登入很輕易的輸入那四位密碼即可登入,
有需要轉帳等...操作時會傳sms到你的手機,
那時所謂無卡提款也是這樣做....開啟app, 輸入欲提款金額, 沒幾秒後簡訊跳出無卡提款密碼,
15分鐘內找ATM選擇無卡提款, 輸入客戶代碼,網銀密碼與簡訊收到的無卡提款密碼即可領錢.
這幾年在用那幾個銀行app當然也早加入Touch ID這類新的功能了.
主要是App操作的美觀性與直覺性,
人家要轉帳也是填沒幾個字幾乎都是選項.
很多人在說中國的手機銀行發達, 行動支付方便...
我也有兩個中國的銀行帳戶.... 沒錯...中國的銀行App 除了醜/花俏是最大的缺點之外(說真的台灣的也沒比人家好看)
實用性與方便性大勝台灣的銀行app.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