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好事多賤招


hchou38 wrote:
以前有一個叫"卡神"...(恕刪)


所以同樣的商品, 你不想花比較少的錢購買?

iamaminimalist wrote:
所以同樣的商品, ...(恕刪)


自己做過很久的砍手族,也經營過多年網拍,
讓我感覺到有時不是價錢就是一切的道理,
否則就沒有客戶服務跟客戶特規特製這回事了....
說更直白一點,有時候因時因地,你會不顧一點價差,
只是為了做好某些事情某些感覺多花錢去買東西,
這種狀況更是常見....所以白話點,
你可以促銷價才去買東西,但目的就是想便宜買,
你也可以在旺季特別人多又貴的時候買,但是目的就是因為你想要....
同樣是也許樓主指的是促銷期間買東西,退回沒促銷的價差,
這舉動不跟當初卡神用卡點求現的方式一樣嗎?
最後也許真的短期間讓你賺了一筆,但是相信對於個人價值觀評價是負面的,還有對後面
消費的人來說,想必又因為貪念,取消了更多的方便跟權益....

hchou38 wrote:
自己做過很久的砍手族...(恕刪)


你不懂我的問題

我再問一次

你常去的賣場

你常買的咖啡豆

昨天買 今天特價

你正好有需要

你會多買一包嗎?

為什麼不等沒有特價時再買?

花較小的成本買到同樣的商品,

這樣能叫做貪念嗎?

你是商人你做過網拍
你看不起促銷手段吸引來的客人?
你這種心態生意做的大嗎?

iamaminimalist wrote:
你不懂我的問題我再...(恕刪)


為了避免筆戰,我自己的原則很清楚,
所以我也只解釋這次,其後誤解或是沒慧根我也不願再同討論回覆,
其實很簡單的說,會如同您想法說的人,都是凡人,或者說沒有什麼思想理念的人,
以至於所有的事情都是要有條文or為什麼?
簡單的舉例之前在這個版某網友因為電腦win10更新心得分享問題,講了提告跟反提告,
那時我回了幾個文,在回文中,我收到了這個版某位已經不發言的網友的PM,
講了一句我也心有戚戚焉的話....法律是道德的最基本底線,
所以明文上沒犯法,沒錯啊~但問題是??...是不是有更好更和諧的方式或是處理方法?

回到您說的主題,人人愛廉價,但不適用於所有狀況,
有人會因為心情的不同,也許看來幾乎沒差的東西,剛好有一個點是打中他的,
因此甘願用更貴的金錢付出去買,同時也有可能時機問題,
你會選擇較貴的時候買,這跟您執著的為何買貴為何不買便宜的,
我認為我已經做了很好的解釋,
另外每個人的經營方式不同,如果您覺得這樣的概念不能做大,
也許應該先去職業心情版看一下我有一篇"淘寶酸甜苦辣經驗談"的那篇文章看看,
這樣可能比較公允一點。

很直接的回答你,我很肯定不會多買一包因為西雅圖咖啡豆Costco都是2磅以上,
我一個人喝的量肯定太多,我不會因為便宜讓咖啡豆受潮,就算吃不完買來再賣或是送人,
或是更狠一點,開真空包了剩的回Costco退貨,我都不會這樣做.....

好了~該講的講完了,我並非撻伐樓主的觀念必然不對,
只是人百百款,我剛好不是那一款而已。

iamaminimalist wrote:
你的選擇有二個, 一個是從家裡把電視搬來賣場
第二是從賣場搬一台到退貨區

你選哪一種呢?
把家裡的舊電視換成一台全新的
人家不是不知道這招,
賣場高層一天到晚都在銷售上面動腦,人家怎麼可能會不知道?

"信任"
"信任"
"信任"

"信任客人"

下面是網路上看到的文章...


在美國,你去商店買東西,事後不論任何理由,都可去退貨還錢。因此,有一些人(一些台灣人和更多的大陸人)過幾天要出席重要宴會,就去「買」一套名牌衣服,穿去赴宴之後,再去退錢。

美國商店還有一樁好事:買貴了,可退差價。於是有些人就趁平時不打折但尺寸、顏色較齊全的時候,把貨品買回來,等到大減價的時候,再把收據拿去退差價。

這些人對自己的行為洋洋得意,還到處宣揚自己的聰明,甚至納悶為何眾多的別人那麼「愚蠢」,不會利用這個「漏洞」。

把佔人家便宜看成「聰明」,把姦巧看成「能力強」
,把挑撥族群看成「和解共生」,真的是價值錯亂了。

從卡神,筆者想到了股神巴菲特。此地許多股友在討論巴菲特的選股標準,往往忽略了他一再強調的:他非常重視一家公司CEO的誠信,不夠正派的公司他絕不考慮。

今天你會鑽法律漏洞,明天你掌權了,就會去修改法律,讓自己的違法變合法。這幾年來,我們看了太多這種例子了

十年前,我帶年僅三歲多的兒子到美國旅行,寄宿親戚家。

親戚拿個全新的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給我,說:「這裡規定兒童一定要坐汽車安全座椅,這個給你用,因為是藉來的,請盡量不要弄髒,我還要還人。 」

兩週後,我不再開車,他拿著半新不舊的安全座椅到量販店辦退貨。店員一聲不吭,錢全數奉還。

親戚得意地對我說:「美國的商店,兩週內都可憑發票退貨,所以我們常來這裡『借』東西。有些大陸人甚至連電視都『借』哩!你說,美國人笨不笨?無條件退貨的漏洞這麼大,他們竟然都不知道!」



來年,我到日本,在當地做事的台灣朋友招待我,出入都開車。我問:「東京地狹人稠,不是很難停車嗎?」「沒那麼嚴重啦!政府規定要有停車位才准買車,所以車子並不像你想的那麼多。」他說。

「哇!那你有停車位嘍?一定貴得嚇死人對不對?」「你怎麼跟日本人一樣笨!先租個停車位,等車子掛牌後,再把停車位退掉,不就解決了?」

幾天后,換成日本朋友招待我,待遇淪為兩條腿加地鐵。他客氣地說:「東京養車容易,養停車位難。所以只好委屈你擠地鐵了。」我馬上向他傳授「破解之道」。

沒想到他沒有「悟道」的狂喜,只淡然說:「真要鑽漏洞,其實到處都是,比如家母住在鄉下,我把戶籍遷過去再買車就可以了。但是,我實際上就住東京,沒停車位卻買車,左鄰右舍會怎麼看我?開車上班,我怎麼面對同事?上司及正派的人不會這樣做。」


美國商店無條件退貨的機制與日本到處漏洞的法規,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當「信任」瓦解,社會也會崩潰。也因此,他們可以容忍政客做錯事,卻不容許政客說謊。

我們則是「假到真時真亦假」,每個人都虛虛實實,整個社會是在「懷疑」的基礎上運作。思維影響行為,而個人行為又可擴及影響企業服務、社會運作。

記得去羅馬搭乘地鐵時,發現有售票機卻沒有驗票機。

當場起了疑惑,到底要如何確認乘客有沒有買票?那這樣地鐵不就鐵定虧錢嘛?這是我們的習慣想法,總是想要替自以為的小聰明或貪小便宜尋求應對之道。



對於意大利人而言,我們會問這種問題才奇怪。搭車為啥不買票?乘車怎麼可以不買票呢?兩方想法當下有了差異。

如果你真想知道是不是可以不要買票搭車?可以,的確可以入站搭車,但是你要確保不會被富有正義感又雞婆的意大利人發現,因為他八成會去舉發你。到時候罰款可就是車價的數倍,而且丟臉還丟到國外去,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建立信任,不容易,卻很重要!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



在紐約,有一次參觀有名的「大都會博物館」。付了錢,櫃檯給我們一個約10圓台幣大小的金屬片門票,有兩條夾子。方便我們別在衣領上。友人告訴我參觀中途可以隨時出來,如果還要再進去,門票就不用繳回,可以憑原本的門票再進入。確定不再進去參觀,就把門票丟入門口的壓克力玻璃櫃中。

我問:「門票的形式、顏色有每天換嗎?」朋友回答:「沒有」「那會不會有人把門票帶回家,過幾天再來呢?或是10人進去只買5 張門票,其中一人再把門票帶出來給其它人?」

朋友大笑:「只有台灣人會這麼想!美國人想法單純多了,進去就是要買門票,不再進去,就繳回門票。基本上美國人相信大家都是守法的好人,所以門口工作人員很少。」

剎那間讓我覺得很慚愧,我們的防弊多於興利的觀念,鑽漏洞的念頭竟是文化的一部份。



最近幫台積電上課,發現台積電的餐廳跟科學園區的其它廠商一樣,採用外包模式,一樣乾淨整潔明亮。所不同的是餐廳沒有人幫你打菜,要吃什麼一切自己來,發水果的地方貼了一張紙條---- 每人限拿一袋(洗好切好的)。連入口處也很少有人在管,進餐廳自己用識別證刷卡,月底自動從薪水中扣除。

一位台積電副理告訴我:有一位員工被抓到吃飯沒刷卡,第一次警告,第二次就開除。

當彼此信任度越高,管理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相反的彼此猜忌、防範、圍堵、監督。不但降低生產力,工作也被動,不愉快。各位親愛的伙伴..您是否也發現當您和周遭朋友、同事處於信任的環境中,做起事情來都非常的有效率,而且默契十足;但是,處於猜忌和不諒解的情形下,任何事物都進展的很不順利.....

hchou38 wrote:
為了避免筆戰,我自己...(恕刪)


看完了你的文只有一個感想

回文不要寫太長


因為別人不會有耐心看

THE666 wrote:
人家不是不知道這招...(恕刪)


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好市多不想會員在等商品特價而不買商品。例如明天的價格比今天的價格低,商品又不是急著用時間也有空,商品會今天買嗎?
badsupper wrote:
好事多賤招

寫這篇時其實內心很掙扎...(恕刪)

Costco?其實再也不太想去了說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雞腸小鳥肚 wrote:
抱歉小弟也看不懂....(恕刪)


主要是
在非促銷日買的
比方說
1個月前你買了某樣產品
1個月後該產品促銷
就賣場機制是應該先把舊的拿去退
再買新的
但舊的用過的退給賣場
於良心而言
大大不安於賣貴退差價
所以改用迂迴方式
在促銷日買,然後退之前的購買金額
就實質上來說
你還是有買這樣東西

跟借用之後再退錢
有根本上的不同

當然,都有道德上的問題
會發這文章也是尋求一個解脫

如果官方自己都默認允許了
那有什麼良心不安的問題嗎?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