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現在民氣可用,新北市的網友要不要試試看去新北市工務局檢舉違規套房?
https://udn.com/news/story/11650/2835370
中和惡火/侯友宜:加強清查違建出租套房
2017-11-23 14:01聯合晚報 記者陳珮琦/新北報導
新北市中和違建出租套房大火,奪走9條人命,工務局表示,這次造成重大傷亡的中和公寓頂樓違建是於民國96年列管在案的既存違建,當時查報時並未有隔間出租的情況;頂樓違建部分已付諸一炬,至於4樓合法房屋變更使用隔間,依違反建築法開罰6萬到30萬,並限期清空改善。
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上午召集相關局處檢討和研擬解決對策,他說,礙於工務局查報違建人力有限,因此將立即結合警政單位執行的「清樓專案」,針對有治安疑慮的公寓大樓加強違建清查,一旦有嚴重影響消防公安情事,一律強制拆除並予嚴懲。
巿府今天一早開會,侯友宜說,市府於民國100年成立專案小組針對學校附近的學生出租套房,還有外籍移工宿舍等嚴重影響公共安全、公眾交通、公共衛生的違建,優先執行拆除;他說,近幾年來強制拆除的違建多是整棟樓有上百間房的大型違建居多,專案小組每年平均拆除1萬2000件違建。
侯友宜表示,礙於工務局有限的人力,違建多為民眾檢舉查報,因此公安違建查報小組將立即配合警察局的「清樓專案」,結合治安、公安,主動出擊,加強違建清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1126001054-260106
新北違建清樓 檢舉案暴增
2017年11月26日 04:09 中國時報 譚宇哲/新北報導
中和違建出租套房公寓大火釀成9死2傷,外界檢討新北市違建拆除力道不足,新北市府結合警局的「清樓專案」,23日起出動共600人清查全市近千戶老舊公寓;新北市長朱立倫25日更呼籲,中央應該在法令、預算上支持地方政府,一起解決違建問題。
朱盼中央地方合力
朱立倫25日受訪時說,大家應該痛定思痛,不管中央、地方,不管執行面或法令面一起努力,尤其違建全台累積了幾十萬戶,光新北市在2007年以前,就有19萬戶存在的事實,目前每年拆除1萬2000戶,未來會用更快、更嚴格的法令執行,也拜託中央能夠在法令、預算層面支持地方。
新北市工務局指出,新北市2015年共拆除8248件違建;2016年拆除9358件,今年截至9月已拆除1萬9037件違建;違建過去每年平均以約7000件速度增加,今年至11月為止則增加約3000件,雖然拆的比增加的多,但累計至今仍有19萬2000件違建待拆。
屋主不配合也沒輒
中和出租套房火災發生後,工務局接獲民眾檢舉違建案量,也從平均每天50件,暴增至1天125件,將盡速清查檢舉案件,查明是否屬實,但若屋主不願開門配合,公務員也束手無策。
消防局火災預防科長程昌興說,市府「清樓專案」結合警察局、消防局、工務局、教育局既有的違建公安稽查業務,有助擴大違建清查範圍,但遇到不願配合清查的民眾,除非有不法事證在手,否則很容易吃閉門羹。
工務局主任祕書江南志認為,除了清查違建遭拒,現行建築法規也無法針對違建屋主索取拆除費用,若民眾不願自主拆除,市府拆的違建愈多,市庫負擔愈重,建議中央應通盤檢視違建處理上的法令、預算需求,而不是一味卸責。
「違建拆不完,不代表執行力道不足!」違章建築拆除大隊長馮兆麟表示,工務局今年加強拆除過去追蹤的違建,預計今年拆除數量將超過2萬件,相較往年來說,執行力道是有增無減。
(中國時報)
因為原本住違建的人,無法繼續居住,只能找現有的房子繼續承租,現有房屋不會變成空屋,房價就不會下降了
以上是小弟的推論,請問是否有邏輯上的錯誤
想聽聽各位網友的意見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1207001159-260407
10死慘痛教訓!雙北宣戰 嗆拆29萬戶違建
2017年12月07日 07:51 中時電子報 陳定瑜/綜合報導
(09:00更新 補充柯文哲說法)北京公寓上月大火,釀19死;新北與北市違建火警,近2週至少奪10命,如今雙北終於要出手了!新北市府指出,明起全面執行頂加分租套房拆除;北市長柯文哲則考慮取消前市長陳水扁的「違建特赦令」,「緩拆」的違建將改為「即報即拆」。
依內政部營建署資料,截至10月,全台未拆除違建總數達66.7萬件,以新北19.2萬件最多。雙北共有29萬戶列管違建,若屋主不自行改善,恐遭拆除。新北日前剛鏟平樹林的「超狂違建」,建物從2樓違法變6樓,還隔成158間出租套房。
因北市違建數過多,陳水扁制定「違建特赦令」,北市1994年12月31日前7萬戶違建「緩拆」;但柯文哲昨宣示,將拿掉該行政命令,未來涉及公安的大型違建,不管是既存違建或新違建,都依法處置。
雙北全力宣戰,打算拆除列管違建。多數網友都認為安全優先,支持強拆。但有網友說:「你相信台灣政府會做嗎?我猜,3天後就忘記。」、「快選舉了嘛!應該會玩一陣子」;有的諷刺「結果過不到2週,鄉鎮代表關說:緩拆;縣市議員嗆刪預算:緩拆。」
(中時電子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