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d521 wrote:
請問靠大馬路的騎樓...(恕刪)
違建是全民運動,
台灣所有建築物,有違建才是正常,沒有違建是異常

kts wrote:
日據時期,台灣總督於民國25年公布之台灣都市計畫令第三十三條規定,都市計畫區域內凡沿行政官廳所指定之道路,建築建築物者,應依照規定設置亭仔腳或類似之設備。此亭仔腳係台語,台灣則通稱騎樓!
因台灣氣候潮溼多雨又炎熱,
設置騎樓功用有二:一是在私人土地上留行人通道,可減省道路上再設人行道之必要,節省政府之道路建築費用;二是騎樓上有遮蓋,可免行人遭受日曬雨淋之苦
讓我想到昨天公視的綠川西街今昔照片對比,
日據時代的綠川西街真是美啊,
現在根本就是台灣醜陋街景的縮影而已。
雖然我不懷念日據時代,但是日本人的都市規劃實在比台灣好太多。
台灣人對於居住,真的是只要方便不要臉。
違建、鐵窗、醜陋的外牆與附加物就是明證。
新聞與時事版 = 謊言、偏見與反指標版
yuffany wrote:
台灣人對於居住,真的是只要方便不要臉。
違建、鐵窗、醜陋的外牆與附加物就是明證。

上次去台鋁逛了一下
從捷運站走路過去
一路都是新建案新豪宅
我相信不可能沒有停車位
但偏偏,還是不少人把轎車「橫停」在騎樓
甚至還有在騎樓加三面鐵捲門的
嶄新的豪宅透天,表現出的卻是低俗的格調
再貴的房子,再貴的裝潢
都無法掩飾過屋主低廉的修恥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