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說說蒙古當年最西打到哪裡,為什麼打不過去了???????

taiwan NO1 wrote:
元朝的版圖錯了它們...(恕刪)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設立澎湖巡檢司

(隸屬於元朝福建行省泉州府,主管台灣澎湖巡檢事物,設立初期人口組成澎湖縣城人口10萬,台灣人口2萬)


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實施海禁政策而廢除澎湖巡檢司。


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考量到海防安全等因素,再次設立澎湖巡檢司


1622年(明天啟二年),荷蘭人佔領澎湖。

1624年(明朝天啟四年),明軍收復澎湖。(此時澎湖縣城人口20萬,台灣人口8萬)

1624年底(明朝天啟四年),荷蘭與福建省簽署通商協議,允許荷蘭商船進駐台灣,從事商業活動

(在此之前10年,葡萄牙人早已經和福建省簽署通商協議,進入台灣,當時台灣屬於福建管轄範圍)


由於葡萄牙和荷蘭有對華貿易競爭關係

福建省官員長期與葡萄牙合作,長期收受各種賄賂禮金,排斥與荷蘭通商

所以才發生了戰爭

但這件事情在福建省部就已經被壓下來了

整個貿易摩擦事件都沒有傳到的北京的皇帝 朱由校 那裡


整個事件,就是荷蘭人要合作,葡萄牙人從中搗鬼的事情



歷史有因,必有果

不可能切開說


至於之後荷蘭人不爽葡萄牙人,在台灣發生的戰爭,佔地為王,那是另說

所有的事情

都是為了能夠獲得從事和中國大陸商業貿易的壟斷權利引起的
千年之夢 wrote:
哈哈~眼睛有夠利_...(恕刪)


當時澎湖縣管轄台灣

因為澎湖當時已經是20萬人口的縣城了

整個台灣島都沒有10萬人

從人口分佈來說

當然行政中心放在澎湖啦

澎湖和台灣的歷史,不可能切開說啊

dongmark wrote:
當時澎湖縣管轄台灣...(恕刪)


GOOGLE 元朝疆域 99% 的地圖 都沒有台灣
根本沒有把台灣放裡面
有在澎湖設巡檢司 不代表有效統治台灣
當時台灣與澎湖並未被認為是一體
我記得入侵東歐的是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

所以有了"伊格爾遠征記"這部史詩,19世紀俄國作曲家鮑羅定根據史詩《伊格爾遠征記》
完成歌劇《伊格爾王子》,該劇描述羅斯王公鬥爭而引進蠻族相助,最後導致蠻族入侵。也是欽察留下的少數文化遺產



以下來自WIKI
----------------------------------------------------------------------
欽察立國
成吉思汗生前,分封西方的土地給長子朮赤,即今日俄羅斯的鹹海、頓河、伏爾加河一帶的欽察草原,所以世稱「欽察汗國」(因為當時那一帶叫做欽察)又稱金帳汗國,以示黃金家族族裔。但是朮赤的血緣受到懷疑,因為在鐵木真未壯大以前,他的夫人孛兒帖曾被蔑兒乞部抓去。鐵木真後來聯合了王罕及扎木合三路攻打蔑兒乞,才將孛兒帖救回。孛兒帖在歸途中生了個兒子,但鐵木真不介意,並把他待若自己的親子,給他取名朮赤(意為「客人」);那時的蒙古尚處在部落氏族社會。朮赤成年後,以果敢堅毅著稱,死在成吉思汗之前,享年49歲。
朮赤有14個兒子,有長子鄂爾達、次子拔都巴圖。鄂爾達自知才能不及弟弟拔都,所以將繼承汗位的權利讓給了拔都。拔都控制了黑海北岸的海濱土地後,歸順了許多突厥系人民,並編入他的軍隊;在1230年代後期和1240年代初,他不斷攻擊伏爾加保加利亞和基輔羅斯的後繼國家,統一了中亞草原,結束了俄羅斯封建割據局面。
拔都率領他的軍隊持續向西方開拓,在列格尼卡戰役和蒂薩河之戰之後,入侵了波蘭和匈牙利。1241年,窩闊台在蒙古本土去世,拔都終止維也納圍城戰,東歸。此後,蒙古軍隊再也沒有西進至如此之遠(那海與一些汗有入侵匈牙利)。
1242年,拔都在薩萊(今伏爾加河下游阿斯特拉罕附近)定都,正式建立金帳汗國。拔都的弟弟昔班(朮赤的第五個兒子)西征立了大功,拔都分給了他一片領地,昔班便在烏拉爾山以東的鄂畢河與額爾齊斯河之間,建立了他自己的營帳;版圖最遠至哈薩克的阿克托貝,稱藍帳汗國。拔都的兄長鄂爾達讓位給拔都,所以拔都將東方錫爾河一帶分給哥哥,鄂爾達一系建立了白帳汗國。別兒迪別死後,金帳汗絕後,汗位由大臣馬麥控制,脫脫迷失後,汗位基本上由白帳汗出任。由於拔都的兄弟分別建立藍帳汗國、白帳汗國,欽察汗國又被稱為金帳汗國。
dongmark wrote:
當時澎湖縣管轄台灣

因為澎湖當時已經是20萬人口的縣城了

整個台灣島都沒有10萬人...(恕刪)


請問這段記載,出自那裏?當時台灣的行政中心在那裏?元代台灣人口10萬,怎麼來的?漢人加原住民加...?
澎湖縣目前人口10萬人,元代竟然會有20萬人,怎麼來的?雖是閒聊,不過還是不要信口開河比較好!
元代就統治台灣,實在是歷史重寫!

taiwan NO1 wrote:
GOOGLE 元朝...(恕刪)


元朝時期

稱台灣為「流求」

《元史》中記載

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

元世祖派遣楊祥、吳志斗、阮鑒等一行,攜帶詔書,出使招安流求


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九月

海船副萬戶 楊祥 請以六千軍往降之,不聽命則遂伐之,朝廷從其請

命楊祥充宣撫使,給金符,吳志斗禮部員外郎,阮鑒兵部員外郎,並給銀符

他們自澎湖出發

派人登岸察看,因言語不曉,被殺死三人,遂無功而返。



1297年(元成宗元貞三年),即大德元年

福建行省平章政事上奏說,今行省由福州徒治泉州,離流求很近,可隨時偵察消息,斟酌招降或討伐

不必調動他省兵力,願意就近一試

九月派遣張浩、張進帶兵赴流求

生擒130餘人而還


1298年正月,又將所俘人員全部放回,要求歸順朝廷


以上事件

皆為《元史》官方記載文書

自此之後

福建省部文書和廣東省部文書皆有派人有計劃的進入開發台灣島,這是事實

dongmark wrote:
元朝時期稱台灣為「...(恕刪)


依照你這種說法,那黃龍二年吳國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那時,台灣就是吳國的領土囉?
1.那時所謂的琉球,沒人証明一定是台灣
2.捉幾個土著,殺幾個土著,那只是第一次接觸,而且是令當地人印象惡劣的接觸,不代表統治.

真正統治台灣,還是從荷西時期開始的!

而且那些人口數據是怎麼來的?
Yukon2009 wrote:
依照你這種說法,那...(恕刪)


《元史》是官方中央正史

還不是省部史官記載的,,當然更具有嚴謹性

《元史》關於流求的地理位置也有詳細記載


流求,在南海之東

漳、泉、興、福四州界內彭湖諸島,與琉求正東相對,約去五十里,亦素不通

西南北岸皆水,至彭湖漸低,山長而低,近流求則謂之落漈,漈者,水趨下而不回也

凡西岸漁舟到彭湖已下,遇颶風發作,漂流落漈,回者百一


-----------------------------

澎湖正東五十里

當然是台灣島

難道是沖繩????????


而且當時對整個台灣島的山脈走勢,哪裡適合登陸,哪裡是平原 都已經記載非常清楚

雖然說台灣島不大,那也不是幾千人可以在短時間內做的事情

對台灣地形情況記載

這也不是從元朝才開始做的工作,,,唐宋時期就已經有記載了



所謂的對台灣島的有效統治

那也不是荷蘭人才開始的

在之前

台灣就有原住民建立政權

福建文書省全部有記載



現在台灣的歷史,都是在兩岸隔斷後書寫的

大陸這邊大量關於台灣的歷史文書記載

都不可用

簡直太扯了

無非就是想切割歷史而已

boss5566kk wrote:
其實比較想知道當年...(恕刪)


有阿 有個影集叫啥馬可波羅的 就是拍這個的

我記得最後是用巨型攻城器 (投石) 就是世紀帝國遊戲裡的那種打爆南宋的城牆

一路殺進去

最後蒙古的大將還和南宋的大臣單挑咧

因為中國人也會武功 不拍武打不行

他死後 南宋滅了 就劇終了

Yukon2009 wrote:
依照你這種說法,那黃龍二年吳國遣將軍衛溫、諸葛直將甲士萬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那時,台灣就是吳國的領土囉?
1.那時所謂的琉球,沒人証明一定是台灣
2.捉幾個土著,殺幾個土著,那只是第一次接觸,而且是令當地人印象惡劣的接觸,不代表統治.
...(恕刪)


+1000

就算抓幾個生番又怎樣?明明是在澎湖設立一個官衙,怎麼不來台灣設置,怕被原民砍頭嗎?

愛攀親帶故也不要亂搞歷史..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