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nie_w39 wrote:
所以文中 A 所佔據的,是別人可以獲得不必等候的那個機會。
呵呵,這麼說好了,如果只有一台,而我們也能預測之後還會有一位B顧客走進來,你會覺得A佔據了B"不用等候的機會嗎",我相信你不會,因為你心裡其實有一個前提:一個人本來就能用一台,但其實你也限定了:一個人也只能用一台,所以當今天有兩台的時候,你就會直覺的認為A佔據了B"不用等候的機會"
但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不就是:一個好的服務,是不是該協調所有可用的能量去滿足客戶的需求嗎?如果你心裡已經認定了不論如何一個人就只能用一台,那又何必討論呢
就像我之前舉過的入出境例子,當居民櫃的關員在幫旁邊挪過來的非居民旅客做入境手續時,如果這時有一個境內居民走過來了,也一樣是在後面排隊等他辦完,而海關關員也不會因為"後面可能還有境內居民會過來",所以就寧願空在那邊發呆
讓資源最有效的被利用,才是能夠雙贏的好服務,今天只是因為我們知道了這個案例後面只有一個B走進來,所以難免會為B量身打造為他叫屈,但如果之後還有C、還有D、E...跟著走進來呢,如果一開始讓另一台機器空在那邊,B也許不用等了,但勢必有人會排在A後面,而A的時間也拉長了,那我們也需要為這個可能排在A後面的人再量身打造一次新做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