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瑞士的美,不過爾爾:這絕對不是酸葡萄

kantinger wrote:
如果大部分都老人
人口少有什麼用?


50年後都上天堂了對吧?



zola wrote:
不懂樓主的主題
和少子化有何關係?



達爾文對生物發生演化現象的看法
1.變異:任何一物種,其性狀在個體間有時會有差異;故雖同一物種其個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便不相同。
2.過度繁殖:族群的個體數若過多時,其生活所需的食物、水或空間便感不足。
3.生存競爭:個體為了生存,彼此間會競爭,以獲得足夠維持生活的資源。
4.適者生存:競爭的結果,使較能適應環境的個體生存下來,並有較高的機會產生後代子孫,傳承若干代後,物種就因為經歷各種不同的選擇而發生改變。 





當一個地區或國家的資源不足支持它的人口,便出現人口過多的問題。換言之,可用的資源不足以承擔人口壓力。當人口增長率比糧食生產快速,而就業及新資源的發展不能與人口同步增長的時候,便會產生人口壓力。結果造成平均生活水平下降。
freud0718 wrote:
很多朋友說瑞士很美...(恕刪)


瑞士我住了五個月有吧,加拿大洛基山脈兩年半三年吧,
我全世界旅行過幾個地方,我倒是覺得,

每一個國家,其人文、地理都有其獨特之處,要讚揚一個地方的美或有特色,不需把其他國家踩在腳下。

瑞士跟台灣的確在土地跟山地面積很類似,但是他們的城鎮分布模式卻有很大的差異,他們平地是蜘蛛網狀的散佈出去,從一個中央城區到周邊小鎮,可以看的出他們以前的歷史脈絡跟發展方式,中古世紀從一個主堡跟主堡旁的聚落,慢慢擴散到農村,所以他們蜘蛛網的公路、鐵路系統,跟台灣的環狀系統設計需求完全不同,而他們三大語系因為地理位置的影響,除了語言之外,受到的文化影響、建築風格都截然不同,如果你仔細聽當地人口音,雖然才隔二十公里,同一個語言,用詞或就有所不同,打招呼方式也可能不同,是因為以往經濟發展是以城鎮中心、主堡為主,而城對城的交通不普遍,所以語言因為過去交通不便的緣故,個別分化導致,而這也養成他們對於自己區域文化跟建築風格的喜愛,所以就算是新的建築物已經因為材質的改良,不需要三角屋頂或是強化牆壁結構的交叉木條,因為他們對於自己文化的接受程度高,他們還是在新建築物上面放置這些裝飾。

我認為單從公路總長、鐵路總長去討論台灣美的地方因為交通不便,所以大家不知道、不想去、媚外,這樣的論點有點太片面了。因為美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關乎一個人的喜好,還有跟心理學上的知覺閾限有關。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住在加拿大的時候,只有一條公路貫穿我那區的兩個國家公園,三百多公里,但整條路上都被大霸尖山那種高陡凸起的山勢給包圍,因為都是變質岩在板塊推擠之後隆起的地形,一條路因為史前時代冰河侵蝕造成的地形,很多高山湖泊,美嗎?

(有些點在路邊,有些需要健行個十幾公里)






美嗎?不一定,看觀看者是誰。對於紐西蘭、法國南部、瑞士人來說,跟他們熟悉的「美」很接近,然後腦袋會淺意識去比較過去的經歷,因為他們對於這種地形很熟悉,美的標準被提高了,所以對他們來說可能美或是還不錯。但對台灣人來說,很少人看到這種大規模的地形跟高山湖泊,不是我們所習慣的經驗,對於這種地形美的標準比較低,當我們看到這種風景心理喜悅的感受強度會比紐西蘭人高非常多,美到下巴都掉了的意思。同樣的風景能造成心理完全不同的感受。所以當紐西蘭人問我,有什麼好看的時候,我反而不會建議他們登山健行路線,這是他們很熟悉的,我會建議他們熊跟糜鹿常出沒的點,而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看過這些野生動物,對他們來說時間的投資在野生動物上會比較值得。

你說雪霸比瑞士美?看觀看者是誰。如果是熟悉變質岩山勢的加拿大人或是瑞士人來說,他們真的會聳聳肩,真的不怎麼樣。但是你如果帶他們去茶園或者是竹林,他們會跟你講,美到下巴都掉下來了,因為他們只有在電視上看過。至少我女朋友法國人是這樣想的。而台灣人對於台灣不斷的批評我能理解,台灣不好的地方太多了,但是因為心理學上的知覺閾限關係,蒙蔽著了他們的眼睛,看不見台灣獨特之處,只因為那些台灣人習慣了,而只看到不好的,沒有能力看到好的事物,導致偏激的言論,而沒有建設性或增加思考方向的批評,只能說是抱怨,也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

所以不需要把台灣拿來跟瑞士比較,因為那些會不斷批評台灣或台灣文化的人,他們被自己的經驗所限制,沒有辦法注意到自己淺意識所忽略的,很多都是短期出國幾天那種,只去幾天永遠只是走馬看花。我第一次自助旅行三個月後,覺得自己見識廣了,也是這樣批評台灣。等到真的越看越多,才發現自己之前思考的盲點,現在才能用比較中立的方式看待這些,所以我敢講,每個地方都有他的特色,看你有沒有能力跟心去感受。




freud0718 wrote:
很多朋友說瑞士很美...(恕刪)


樓主把台灣講的那麼有信心...真令我大吃一驚!!!!!

把瑞士的美跟先進,拿來跟台灣比較...你有事嗎?

瑞士我沒去過,隨便看看電視街道上小鎮中都美得不像話

更別說那邊人文素養等等...

台灣先把馬路鋪平吧,到處破爛鐵皮屋..那電線桿雜七雜八的電線

還有一堆自以為是的景點,水晶教堂..高跟鞋教堂..一堆吊橋

瑞士很美好但請不要拿台灣跟他比,對方會傷心的
美景
flyingf wrote:
瑞士我住了五個月有...(恕刪)
十幾年前去過瑞士琉森湖附近,

只能說太美了 湖光山色名不虛傳,

發現瑞士有個特色 凡所經之處 看不到黃土(可能黃土都用綠色給掩蓋住了),

綠化做得好, 放眼一片綠意盎然 再加上美麗的湖,

這絕非台灣可以比

不是我妄自菲薄 樓主拿台灣跟瑞士比

有點.....

還有個人覺得溫帶地區的森林樹木 好像天生有一股氤氳之美

絕非熱帶地區的森林可比.
平心而論不帶偏見瑞士比台灣美,說台灣比瑞士美那是基於人親土親家親的心態下

在台灣無人為干擾的高山的確美,但下到中海拔後一片濫墾濫伐一堆突兀的建築
外加地震,颱風,及年輕易崩塌的地質,還有比瑞士小但卻要裝下3倍他的人口

這樣來看論品質環境氣候都是輸人累累,不是同一級別,根本不公平所以不需比較

貓貓籠九 wrote:
50年後都上天堂了...(恕刪)


那如果50年都社會動盪經濟不振呢?
其他不曉得
不過很贊成增加鐵路運輸
建設不能光看人口
而是看長遠
瑞士日本多的是人口只有幾萬人卻一樣有軌道運輸系統
這帶來的觀光便利性是強烈的


不過
因為氣候所擁有的植物特性跟氣候景色
一般溫帶或更冷一些的區域比較有些許優勢
熱帶區域不容易比拼
就連日本自己 北海道景色也比它自己其它區域要優

kantinger wrote:
那如果50年都社會動盪經濟不振呢?


你也不知道
2350萬人比較社會動盪經濟不振
還是1350萬人比較社會動盪經濟不振

對吧?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