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已刪除

歐式的東西尤其偏北都很富有溫暖的顏色,你可以看看赤道附近的國家,他們是不是這麼有感覺,熱的時候就是這樣,發展出來的顏色美觀文化都不一樣。
不能硬拿歐美文化來比較台灣文化,台灣以後也可以發展出自己的美學。
台灣人是可以在多多注重精神層面上的要求和美感。mobile 01上的居家版已經很多人在開始注重,不過要全台灣的人民都注重這些美學需要一點時間。畢竟要全台灣人追求這樣的東西需要大家都有錢有閒。歐洲幸運,進入均富的時代很久了,台灣才剛剛起步。
我不覺得紅色的辦桌椅不好看,其實這種桌椅其來已久,它並不是突然出現的,它有背後的文化意含。

我們的美學大概是襲自歐美那一套,如果把歐洲的美感拿走,對於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人,那又是怎樣的一套美學?

不過我認同台灣人"隨便","差不多"的心理,造成視覺上紊亂的現象。同時看不舒服感覺,也包括到處抄襲日本歐洲的風格所產生與環境文化不相襯的現象。
玩具0802 wrote:
.讓我們對任何事都認真的看待..(恕刪)


認真,絕不便宜行事!

台灣人該朝這裡前進 才能永續發展!
小弟從小是給外公外婆帶大
在很小的時候生長在台東
因為外公外婆是原住民
所以我跟著他們做一些都市人覺得很野的事情都覺得很平常
用手抓吃的
沒穿鞋子到處亂跑
到處去抓昆蟲
什麼東西只要拿到都可以吃

回到了都市唸小學大家知道後都覺得很髒
很噁心

但很多人不知道
外公外婆從小給我們的一種觀念就是
尊重自己的生活 用身體去體驗生活
原住民愛喝酒 但是有人知道老一輩在喝酒不是自己喝
喝之前先拜天地人把酒分享出去
這是他們教會我們的卻時常被不知道的人
拿來當作玩笑話(當然我覺得好笑沒關係啦)

回到樓主的主題
我覺得時間過得越久
怎麼樣的生活態度
小弟從來不把他侷限成 應該
環境會一直變
就像現在很多人一起吃飯卻還在滑手機
這個畫面雖然大家認為太誇張
我也覺得這是他們選擇的生活態度

我認同樓主的觀點
但我也不否認那些不同樓主觀點的人

時代一直在變
小弟的外公也在前年當兵時過世了
但我認為我的很多生活態度是外公交給我的
哪怕現在車子是用飛的 手機螢幕用投射的 房子全都自動化的
只要心態不變 那生活品質態度 就不容易改變

玩具0802 wrote:
<此篇分享文稍長,還...(恕刪)


以下的發言或許不中聽,但是請深思:

1.受限於地小人稠的空間,台灣才會發展出流水席的文化,以我自己土生土長的經驗,更多的涵意源生於 “共享” 的概念,希望透過公開的場合讓大家都感受某種程度的喜悅氣氛;只是時空變遷,生活的需求不同了,不再對這種“分享”產生共鳴罷了。或是這是“人情味”的另一種指標吧。

2.延伸1.的觀點,在台灣要找到有這樣的“後院”來進行一場晚餐的約會,機率恐怕不高。

3.就算有場地,主人也要“親自”準備豐富的餐點來搭配這樣的氛圍,不然好像高級的到府外燴而已,失去精心安排的意義。

4.以上皆備只欠“東風”(客人),10個位置坐不滿是很囧的事,因為可能大家在忙,下班時間不一定。。。。。。等等。

就這樣,如果我有能力安排這樣的場合也需要親朋好友們大力的支援,在現今台灣的緊湊步調下,只要掉漆一次就心灰意冷了,根本不會有下次。

至於美感倒是於我無感,見人見智吧~

我只是感嘆過去我們也曾經擁有我們自己的美好,為何現在都消失了呢?

因為大家都習慣了歐美的那一套文化,反而忽略了自己擁有的,這樣如何傳承呢?

看看台灣各地的古老廟宇建築工藝,我想應該是別有一番不同於國外城堡的特殊韻味吧~

當大家的下一代看不懂春聯的意義,就知道我在感嘆什麼了吧。。。

簡單的說
台灣或者亞洲國家富裕的生活也只是這幾十年
就算日本也只不過再多個幾十年而已
而歐洲確已經發達上百年以上
即使像東歐相對沒那麼富裕的地方
也是比亞洲國家發展的早
我相信亞洲國家在發展個一百年
這些情形都會改變的
這種改變沒那麼快
就像富豪第一代雖然很有錢
但生活品味未必很高
到第二代因受父親那輩影響
都還會保留上一輩的生活習慣
直到第三代才有比較大的改變
你看看台灣的富豪就知道了
玩具0802 wrote:
<此篇分享文稍...(恕刪)

說得很好。 但是但是,本文最大的盲點是: 樓主以為社會的進步、進化是全體一致的。
先進國之所以是先進國,來自長期的社會穩定與發展。 來自成功的教育。 台灣,從歷史的時間軸來看,不曾穩定過。 這三五十年是嗎?我認為不是。
這三五十年,只是財富的累積快了些, 教育、美學等完全沒跟上。甚至是失敗的。
有些人跟上了先進國的腳步, 多數人是沒跟上的。
我們不是常說、要富而好禮。 表示我們離它還有很遠的距離,才必須強調。 也就是多數人富而不知禮。 同樣可說,多數富而不知生活,沒底蘊也。
看看我們的建築,只要人入住就醜了、毀了。 都是同樣的道理。 能保持建物原貌的,是什麼條件, 那些屋主有什條件,樓主去好好觀察、再想想就明白了。
我們社區不知多少戶, 但我家幾乎是唯一沒改變建物外觀的。 比我有錢、學歷比我高,開賓士名車,不得了的頭銜。
但,一樣陽台外推,一樣加裝醜到不行的鐵窗。 原因也沒什不同。
樓主一開始就在算椅子與所得比 是認知有誤,對社會發展的觀察、認知太粗糙,才會如此切入。










我家旁邊肯德基的裝潢 這有啥好討論 有啥好分享
美學與品味,需要好幾代的人才能養成。台灣從戰爭結束後,大約目前青壯年是第三第四代,路上看到的建物,都是一二代的設計,還要一段時間去培養。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