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ove2nd wrote:
最近有朋有在閒聊中...(恕刪)
「子」的語義演變
作者
鄭縈* 魏郁真**
* 現任新竹教育大學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 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畢業
本文為國科會計畫「漢語小稱詞的歷史演變」(NSC 932411H134005MH)成果之一。
================================================
『內文摘錄』
「子」本義為孩子,在現代漢語中多半與其他詞根結合成複合詞或合成詞,
「子」因出現的位置不同,語義發展途徑也稍有不同,其中「X+子」可虛化為
詞綴,這是「子+Y」所無,所以「X+子」虛化程度較高。本文從歷時角度探
討「子」語義的演變及其語法化的機制。探討語法化可從句法結構、語義變化、
表達方式(語用)、和認知心理四個角度(張誼生2000),本文以語義演變為
主。根據詞義場理論,「子+Y」與「X+子」都可以表示人類的後代、泛稱人、
動物的後代、植物的後代或細小物體,但是「子+Y」從小的語義特徵,進而用
於身份或地位的小(附屬),或因「繁衍」的概念,引申出孳生義;而「X+
子」則虛化為名物化標誌,出現分工的情形。「子」從實詞到各種名物化標誌,
其虛化軌跡大致遵守Heine et al(1991a,b)的語義演變途徑以及曹逢甫(2003)
的小稱詞輪迴途徑;促使「子」語法化的機制包括類推、隱喻、換喻等。
「子」本義為孩子,在現代漢語中多半與其他詞根結合成複合詞或合成詞,
詞義有所不同,在「常用詞首詞尾字資料庫」1中,「子+Y」的詞彙有15 個,
如「子單元、子計畫、子樹、子仔」等;「X+子」的「子」又可區分為虛實兩
類,語義為虛詞的詞彙有160 個,如「茄子、藤子、嘴皮子、兩下子」等;語
義為實詞的詞彙有46 個,如「三子、母子、好漢子、新娘子」等2。我們試圖
藉由歷史語料3探尋「子」語義演變途徑,以觀察「子」由實義一步步走向虛
化變成詞綴的演化軌跡。
泛稱人 or 姓氏或諡號後面加上「子」,表示對男子的尊稱或美稱。
如『孔子』,『孟子』,『老子』等詞應該都是。
名物化標誌 etc...
從歷史語料所蒐集「X+子」的詞彙中,上古時期X 絕大多數是名詞,所
組成的詞彙也是名詞如「子父、子大夫、子鴨、子穀、子城、子戶」或「父子、
女子、虎子、梅子、臣子、婢子、瞳子」等。唐代以後附加詞大量產生,使用
者在心理力量的類推下,不論X 是名詞或是非名詞,與「子」結合所衍生出的
新詞都視為名詞,後綴「子」具有名物化的語法功能。例如:
(1)六祖見僧,豎起拂子云:「還見摩?」《祖堂集》
(2)仁義禮智,似一箇包子,裏面合下都具了。《朱子語類》
(3)到底有什麼病根兒,也該趁早兒請個大夫來,好生開個方子。《紅樓夢》
(4)饒這麼嚴,他們還偷空兒鬧個亂子來叫大人操心。《紅樓夢》
唐代以後,「子」尾造詞能力旺盛,幾乎可以附加在所有名詞後面以構成新詞,例如:
(78)你那奶媽子死絕了,也不收拾收拾你,弄的黑眉烏嘴的。《紅樓夢》
(79)有一日,大師領大眾出西牆下遊行次,忽然野鴨子飛過去。《祖堂集》
(80)而今尺蠖蟲子屈得一寸,便能伸得一寸來許。《朱子語類》
(81)相公髟兵邊一箇虱子。《關漢卿戲曲集》
(82)原來那猴子孤拐面,凹臉尖嘴。《西遊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