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愛用國貨是事實很多年前韓國汽車發展還沒像現在這樣強勢台灣人普遍認為韓國車就是差的時候去韓國看,路上卻大部分就是韓國車也許有人會說因為國產車比較便宜,但是看看我們自己真正國產車一來好像沒有比較便宜而來市占也不特別高
Greenking wrote:韓國人愛用國貨是事實很多年前韓國汽車發展還沒像現在這樣強勢台灣人普遍認為韓國車就是差的時候去韓國看,路上卻大部分就是韓國車也許有人會說因為國產車比較便宜,但是看看我們自己真正國產車一來好像沒有比較便宜而來市占也不特別高 如果有經過那個年代的話我不覺得〔飛羚101〕市占「也不特別高」
愛用國貨是好事, 但是不要本末倒置了, 用東西當然先選功能多的/CP值高的/耐用的, 如果國貨就是比較差, 我還要安慰自己產品功能雖然比舶來品少但是因為是國貨所以可以彌補其他的不足, 難道是用心酸的嗎?
水云 wrote:如果有經過那個年代的話我不覺得〔飛羚101〕市占「也不特別高」 這倒是真的,飛羚那時候好像是很特別的尾燈吧? 賣得好像挺不錯那對比現在的台灣,差異是什麼呢?這個飛羚跟現在的那智傑相比是不是有更高CP值或耐用呢?當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肯定是高過現在的,不知道是否有影響?而消費習慣的改變又影響了什麼?這方面有沒有相關數據研究可以參考啊? 還蠻好奇的
在這個世代講愛國太沉重也不實際了除了最頂尖的紡織技術外大部分韓貨的確比台灣好就如車來說裕隆是國民黨數十年代不斷的以合作研究的名義金援與採購公務車才撐到現在的今時今日現代還是優過納智捷要癱瘓一台U6只要台老豪邁迪爵正面撞下去它保桿就爛.水箱破.引擎蓋突起送原廠沒6萬以上牽不回來(引擎蓋靠板金)更別說還有電系的問題了而I35跟土匪很耐操中古價也很好要開帥開超值且不說不撞別人不知爛在那的可以買納智捷它有1.8款省稅金.最入門的版本基本配備還是比其他車好一點多一點(我會知道它的爛是因為我賣過)不然其他牌同級車長遠下來都會比較穩定
Greenking wrote:這倒是真的,飛羚那時候好像是很特別的尾燈吧? 賣得好像挺不錯那對比現在的台灣,差異是什麼呢?這個飛羚跟現在的那智傑相比是不是有更高CP值或耐用呢?當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肯定是高過現在的,不知道是否有影響?而消費習慣的改變又影響了什麼?這方面有沒有相關數據研究可以參考啊? 還蠻好奇的 其實我覺得現在來賣 飛羚 101 也可以賣得很不錯尤其是 如果貼上 什麼 豆腐店 的話
莎朗石頭 wrote:愛用國貨是好事, 但是不要本末倒置了, 用東西當然先選功能多的/CP值高的/耐用的, 如果國貨就是比較差, 我還要安慰自己產品功能雖然比舶來品少但是因為是國貨所以可以彌補其他的不足, 難道是用心酸的嗎? 這一題有時候實在是 ... 希望臺灣自己"再"多努力一下 我第一次坐到 大宇車 ... 就是 國光號 的時候原本我也懷疑 ... 買 韓國車 ... 該不會跟 台鐵 犯了一樣的錯誤吧 然而只要坐了一趟就會開始回想 ... 台灣有沒有這樣子的車?我不知道 國光號 大宇車 的 底盤 是不是 跟誰買 或者 車體是不是 另外找誰買啊如果 底盤 是 大宇 自家技術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技術 然後還可以外銷的 ?喔,電動巴士 7 成自製率我知道,可以外銷我也知道白話文︰3 成還是要低頭向別人說,拜託賣一點貨給我
拙以為,愛用國貨本就是一種感性大於理性的自發性行為。我想法很簡單,或您要說鄉愿也行,只要我盡量多購買臺灣廠商的產品,那麼就多一塊錢留在臺灣經濟圈流通,進而更多臺灣勞工有工作,有飯吃,僅此而以。當然,挺國貨也不是盲目挺,是傾向多給臺灣製品一個機會,實際購買使用後,再來評斷,而非光憑數據就直接否定掉國產品;如真的該產品品質有問題,也就是大家說的踩到雷,那當然就是謝謝不連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