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千年一次的測驗(特別歡迎對岸朋友看)


台北会社員 wrote:
「後」,日文讀「GO」;「后」,日文讀「GOU」 (恕刪)


以「后」代「後」在日本人戰前的手寫文字裡就很流行,即使有問題也不是新產生的。
以日語讀音不同來詰難完全沒道理,本來同一個字在日語裡的讀音就非常複雜多變。

叶不是和製漢字而是固有漢字。「叶韻」的叶讀如協,在中國的某些吳方言中與葉、業同音,以叶代葉或業屬於地區性的同音假借(類似閩廣以什代雜)。中國的簡體標準是扶正了以叶代葉的俗字寫法。

胡青羊 wrote:
包括台灣的蔡英文女士,其實也在有意無意的使用簡體字..


這些字稱做「手頭字」,千百年來就在民間流行,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

就好像英文出版物,你看不到草體,只看得印刷體;長久以來,東亞漢字國家的出版物也沒把這些「手頭字」視為正統。

moriarty1 wrote:

以發代髪就是假借啊。

就像篆字裡云(雲的本字)就是象形,不知所云的云就是假借。
裘皮的裘本來寫作求,是假借。麥子的麥和來去的來原本是一個字,也是假借......
同音假借的例子在古文裡太多了。

對技術性的問題不要無限上綱,否則我說大陸的簡體字特別古意盎然邏輯上也沒問題。


把解決不了的問題,視為「小問題」、「技術性」問題,是一種技巧,但不夠高明。

簡字敗就敗在技術性問題,這讓你簡化的大方向也成了問題。

發明個無污染、低成本的電廠,誰都知道是好事,但「技術」上作不到,就讓你的大方向成了空話一句。

簡字沒能解決東亞共同文化圈的問題,就是技術上作不到,讓你的大原則、大方向也照樣出問題。





moriarty1 wrote:
以發代髪就是假借啊。...(恕刪)


所以古人就是脫褲子放屁對吧

只是故意要耍人所以才會把「雲」「云」分開

製造「裘」來與「求」作區別

反正只要大家都這麼用習慣了就好
泣いても一生、笑っても一生、ならば今生泣くまいぞ。
台北会社員 wrote:
東亞漢字國家的出版物也沒把這些...(恕刪)


講起歷史來就更複雜了。
雖然有人認為活字印刷是中國的發明,但在近代西方鉛印技術引進之前,中國的出版物一直是以雕版印刷為絕對主流的。在這樣的技術基礎上,就既有求簡的動機,又有統一字體的實際困難。明朝的出版物裡其實俗字是很常見的。

清朝是異族統治,出於文化自卑感和實際統治的需要,就特別在意掌控中華帝國原有框架內的絕對權威。所以在意識形態的表面功夫上它要絕對尊孔,以至於雍正要逼所有姓丘的改姓。在小學上就特別強調以康熙字典的「正體字」為唯一標準,其實那時也有知識分子腹誹它是「虜體」。

放在歷史的尺度上看,漢字是一直在變化的,絕對不是正體簡體二分法那麼簡單。

zanyh wrote:
所以古人就是脫褲子...(恕刪)


我舉這個例子只是要說:

你說他突破了六書,他說我沒有(確實沒有)。
你說他是編新所以不妥,他說我其實是述古(確實講得通)。
......



台北會社員 wrote:
舉個例子。「裡子(SATOKO...(恕刪)


漢字能成為東亞共同平台,原因是過去大家筆談的時候,用的都是文言文,你看看韓國人150年前寫的文章,和中國人的文言文是一模一樣的。現在漢學的基礎在日韓不復存在了,大陸人受過中學教育的能大概理解文言文,日本韓國人行嗎?還談什麼筆談呢?
更何況現在大量的新名詞進入到日語中是以音譯為片假名而不是漢字詞的模式,在此情況下更何談筆談了。這能怪誰呢?
而且現在日本人越來越壓縮使用漢字了,你去找一找二戰前的日本人的文章,漢字比現在用的多很多,而且用詞更偏文言。

moriarty1 wrote:
明朝的出版物裡其實俗字是很常見的。


你不能看當年坊間印刷的小說,那種難登大雅之堂的印刷品,不足為訓。要看,得看經典。

話說回來,這些俗字也僅僅是簡字眾多來源之一罷了。而且,這些俗字也早已在東亞各國約訂成「俗」,這和後來憑空製造出來的簡字,不能相提並論。




台北会社員 wrote:
簡字沒能解決東亞共同文化圈的問題...(恕刪)


這個標的太大了。
北洋、K記、C記歷代中國政府的文字政策恐怕確實沒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我沒看到怪他們理由。

考諸歷史,所謂共同文化圈的建立無非兩種途徑。要麼有文化上技術上的絕對優勢,吸引人家自動來「慕化」,要不就是武力征服附加文化輸出。

中國過去一百多年自保都不能夠,哪有那麼大想頭?現在能自保了,但上述情形在可預見的將來也不會出現。

而假如一旦出現了,呵呵,什麼繁體簡體根本一毛錢關係沒有,該輸出就輸出,該共同就共同。

胡青羊 wrote:
漢字能成為東亞共同平台,原因是過去大家筆談的時候,用的都是文言文,你看看韓國人150年前寫的文章,和中國人的文言文是一模一樣的。現在漢學的基礎在日韓不復存在了,大陸人受過中學教育的能大概理解文言文,日本韓國人行嗎?還談什麼筆談呢?...(恕刪)


「中國的偉大復興」,就不包含文化復興了?

且不說文言文了,寫個「我要剪髮」,日本人多少看得懂,帶我去上理髮廳;寫成「我要剪發」,你指望誰看得懂?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