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還是堅持一定要安裝實體計費表, 所以每次要調價前必須經過一連串的協商,妥協,公布,印新舊價位對照表,印漲價貼紙. 每隔幾年再要司機花錢改錶. Uber用app定位換算車資,所以不會有司機改小輪徑讓錶跳快一點的問題,對於乘客來說能夠有更浮動的促銷方案,對於司機來說,有很多像是鼓勵尖峰時間到熱區載客的措施,同時我跟司機聊過,他們是說並不會拒絕短程.
2.到現在都還沒有強制安裝列印收據的功能,導致弊端叢生. Uber路線全部記錄,下車直接email收據包含路線圖,距離與車資.
3.對車況有監督,其實爭議點只在沒有強迫司機考職業駕照,車子沒有依照政府規定換色.
4.出了台北/台中/高雄, 路上一堆掛無線電收費的白牌車,真得更要靠口碑與運氣,因為完全無法監督,
就算叫到合法計程車,坐地起價,不跳表不搭拉倒...而政府也幾乎很少取締,只針對樹大招風的Uber開刀.
政府其實該思考的是砍掉重練,既然最快今年底有可能調價/改錶,
乾脆接受改以app計費,直接線上付款,線上開收據,依照路況與時段給司機獎勵; 避免司機亂收費,拒載短程,不願負擔刷卡機連線費用而不收信用卡,抑或是車上有現金被搶. 政府只要訂出收費上限即可,業者要推浮動之類的讓市場機制決定吧.
接下來就是計程車分級制勢在必行,願意採購昂貴的殘障用車,或是較高級的車款,為什麼不能收高一點?
政府已經過度保護計程車了,除了多一張職業駕照外,
燃料稅補貼,免費健康檢查,先前還有油錢補貼.....
計程車司機身為職業駕駛,理應比大眾有更好的駕駛技術與駕駛道德,
結果現今,經常遇到違停攬客,在路中間上下客,停紅線待客, 占地排班,
聚眾滋事,改裝車燈,拔掉牌照燈,刷白車牌,蛇行,不打方向燈,逼車.... 幾乎以小黃為大宗.
理應加重處罰,而不是繼續放任.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
Uber是因為新,而且規模還算小,很多地方的政府還不跟她斤斤計較。現在它就遇到很多法律上的問題。除非它規模大到可以去讓人為它修法,不然無解。
而且基本上沒有什麼門檻,就算合法了,也只是遲早殺成一片紅海。會把它估價上百億美金的人我只能說沒有想清楚。跟Groupon或Rovio(憤怒鳥)一樣。當開始的熱潮過後,大家冷靜下來了。陸陸續續的問題就會慢慢浮現。它實際的價值就慢慢出來了。
Groupon當初熱門的時候不可一世。股片還是從25跌到現在五塊多。就是回歸基本面,這公司以及概念真正有的價值。
原因很簡單車行是靠司機掛牌無限壓榨司機而生存,還有傳統車行還會要司機買裝備也從中賺取月費,
所以要繳=靠行費,裝機後的月費,半數車行動不動就聚賭...等等,遠大於你我的想想,這些都是無能政府逼死司機的源頭,
上述是黃車的無奈,另黑車更慘除了上面以外每季要繳燃料稅金3600元,外加牌照稅(一年), 遇到出錢就是老大的乘客被客訴,要被車行扣錢,扣錢1千~~三千...等, 合運會扣2千~~3千, 合運最糟糕說什麼顧客至上,那司機該死嗎.
黑車司機很可憐的去接機等40分鐘以上飛機延誤要等更久,司機沒有抱怨,司機遲到10分鐘就要被罰.
UBER完全不收取司機任何費用,靠廣告靠行銷養公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