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ant224 wrote:
你指的是產業結構調...(恕刪)
所以我說的是結構調整而不是不需要工業或出口,你說的比較多琢磨在產業結構,但經濟角度和產業角度有時是不太一樣的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的製造業根本提供不了多大的本地就業,台灣製造業人口中不少的人口數大多時間的工作地點根本不在台灣本地,這樣的就業單位就算壓低了失業率,但卻提升不了消費,而使得經濟結構上變相壓低了消費
台灣過去的經濟結構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也得面臨轉型的問題,產業不一定是升級,選擇可以很多,不一定要一直在製造業的思維模式下進行
韓國有韓國自己嚴重的經濟問題,台灣對這方面報導的很少,這幾年不光台灣少報導韓國了,美國媒體的報導也少了,韓國發展的模式以產業角度看似乎成果還不錯,但從經濟的角度看就不一定了
日本要看看這幾年能否如預期的走向正循環,不然光政府財政就會有沈重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