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ted wrote:所謂「舍利(子)」:即為道家所言「(內)丹」,也就是世俗所強調的「貞操」...每個人都有,而且只有一個(次);一旦失去,就「不復返(不可逆)」了!因此,「潔身(心)自愛、守身(心)如玉」是何等重要,而生命(活舍利)是多麼的可貴啊! 所以我一直『誤以為』「舍利子」其實原本是一個人 ... ?喔,依我的認知,很多人大概也忘記了〔佛〕其實原本也是一個人最常大家忘記的事是 ... 「舍利子」其實原本是一個《外道》
flted wrote:前幾天的中午,我前...(恕刪) 本蛙曾在豔陽高照的夏天,約下午1點的時後,看見一位年輕的師兄,頂著大太陽,托缽站在路旁,應該是化緣沒錯,但師兄可能是修練閉口禪,未曾出聲:「南無阿彌陀佛?俺意托缽!」,只以眼神示意,本蛙當下很感動,想掏個孫中山給師兄,但摸了摸青蛙的屁股,沒帶錢包。……哎。
為了讓身心平靜,我偶爾會聽聽關於「六字大明咒」的歌曲:1.黃思婷的〈自由〉2.郭喬伊的〈菩提梵唱〉過程中,我發現到:當兩首連著一起聽,還別有一番滋味呢!不過,不論何時何地,不管是誰,都要好好活著,這是真的!
亦剛亦柔,似有若無,或靜或動,從心所欲。那麼,不論是有(關意識)和無(關意識),或者漸悟和頓悟,都構成了生命的全部,缺一不可!沒有說哪個就比較重要,比較高尚...不用爭辯,因為那根本不是問題點...一如「三位大師」,沒有孰先孰後,孰優孰劣之分!
古有明訓:「飽暖思淫慾,飢寒起盜心。」個人覺得:吃得太飽,太滿足...豈只淫欲...就連七情六欲(尤其負面情緒)也引發了,哪怕吃素也如此!所謂「過『午』不食」新解:1.早午:11~13點2.晚午:23~1 點在時段上,就算有什麼干擾,至少還能把握住一個。在內容上,以素食為基礎,採「少量多樣」的方式。進食過程要專心,不兼做其他事情,成分愈天然愈好!
宮保GG wrote:那信佛祖的死前最後一刻是不是也會看到佛祖? 如果溯源到原典的佛說不是的涅槃超脫離苦得樂證道成佛是每一個人都能達到的沒有教主接引這種事簡單講如果你也做到了, 跟佛祖是先來後到學長學弟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