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想到父母那輩嗎?
有的人待的公司可以請調,有人不行,不是每個父母都有月退好嗎?
也許也要養父母,他不是大企業不見得可以請調,高雄便宜是沒錯,不過別忘了,政府和建商是魚水之歡,交融得很,,
看看桃園,竹北市,那不是天龍國為何房價如此亂?
結論是可以怪年輕人不努力,但我說白點,最好社會都是精英?有可能嗎?
1. 年輕人好吃懶做...這種肯定買不起,用租的也可以過著很頹廢的生活
2. 政府無法控制房價...前面有人說,爺爺買不起、老爸買要背20年房貸、現在自己買要背30年房貸;不講別的,人家說60幾年時忠孝東路多便宜,開玩笑,還是買不起呀,我爸說當年能在老家蓋個廁所,就在村子裡很風光了!!
我的見解,大台北的房價很難有解,但要有品質,大台北地區房價比較高,是市場的趨勢,不可否認的,北部工作機會比較多,民國60幾年時,南部在種田,輕工業都在北部...年輕人都往北部跑;現在傳統產業都在南部,服務業都在北部...年輕人都往北部跑。
買房子跟買東西一樣,都希望「值得」,交通好、機能佳、環境優,我覺得這一塊政府要按演主要的角色
要做產業的調整-->現在的環境很難,但還是要做
擴大交通建設-->一般來說,從郊區到都會區的上班時間大約要花上60~90分鐘,我看過discovery說英國倫敦每年都還在以20公里的長度增加捷運里程,以台灣目前建設太慢、也欠規畫,如果中壢、八德、觀音...都可以有捷運到,市區內的房子就讓他繼續高,看他能高到什麼程度。
抑制房價-->政府抑制房價的措施效果不彰,我不是專家,有待其他人補充
環境-->因工作關係,我在加州、日本、廈門、上海...都住過,美國跟日本不用說,這些地方買房子對年輕人而言都不容易;可是,台灣的居住品質真的連廈門跟上海都不如(以差不多15年內的社區比),台灣社區有三害: 鐵窗、摩托車跟小攤販,摩托車沒有不好,可是真的要管理,建商蓋房子也不針對摩托車規畫。
監督建商-->政府做建設、建商開發、民眾購買,建商要有合理的利潤,如果涉及炒作,就回歸到抑制房價的問題了。
roadmann wrote:
年輕人買不起房子的議...(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