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gadget wrote:像這種例子很多.我覺得一個人要成功最重要的是要有夢想和企圖心.當然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還是要懂得去求助...(恕刪) 5人/23000000人這樣的比例會很多?!不過年輕時還是要努力啦...控制社會的黑手就希望你們認為還有希望才不會推翻他們要讓你搞清楚了90-10原理那天下還不大亂~
stockholm wrote:要讓你搞清楚了90-10原理 上位者以及各類勵志書籍必須給中下階層希望,然後有些人就會有努力(奴隸)的動力,社會才得以襟聲地正常運轉。台大學生的父親為中高白領階級、公務員的占了七七.五%根據人力銀行公布的「企業愛用院校排名」,低及中低收入戶學生就讀最多的院校根本排不上榜,但他們就讀率較低的學校,大半是台灣企業所愛用。換言之,偏鄉與社經地位較低家庭的子弟,從求學到就業,走的往往是一條「姥姥不疼( 教育),舅舅不愛( 企業)」的路徑。而路的那一端,極可能就是「貧窮世襲特區」。節錄貧窮世襲 政府幫忙多踹一腳
sking17 wrote:其实版主是在...(恕刪) 其實不光是台灣有這樣的現象是 1970年代後篤信 傅利曼 Milton Friedman自由化,解除政府管制,國營事業民營化放任式資本主義 + 民主制度世界主要國家都有這樣的現象世界潮流與趨勢的推演結果就是如此某些人已經注意到這不平等的現象所謂的 1% v.s. 99% 只是問題到了台灣大家所有的矛頭都指向 政府無能 22k日本,美國,英國難道沒有這樣的現象嗎?輿論是需要累積和民意的支持而我們有像 克魯曼 和 紐約時報 持續關注專欄持續討論這不平等的現象?持續成為輿論關注的重點,進而喚起民意在選舉影響政策的改善,不是一昧的往富人傾斜。而我們面對這樣的問題,通常第一時間選擇的是抱怨,憤恨沒有靜下來想想該如何面對,溝通和解決個人擔心這壓力蓄積,沒有人有意願解決,在某個臨界點爆發成不可收拾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