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la wrote:這些簡體中文的書,也...看看紐西蘭, 他們國家不搞晶圓, 不搞高科技, 人民年所得平均是3.6萬鎂台灣人口比他們多五倍, 搞了一堆世界先進的東西, 但年所得有到3萬鎂嗎?(恕刪) 不過台灣富豪在富比士排名有6億美元以上的至少有50人, 紐西蘭則曲指可數結論 : 台灣的老闆比較會賺錢, 紐西蘭的老闆比較遜 ~台灣的勞工比較不會賺, 紐西蘭的勞工比較強 ~
臺灣的高科技等級只有幫外國人砍料的份而已,其他技術研發方面外國人根本不會找我們,絕大多數的研發機會都是日韓在研發。如果外國人想要把他們的產品做成輕薄的電子產品,他們就會來找我們,因為我們會想辦法幫他們省料偷料,外國人自己不會這樣做。
沉默的企鹅 wrote:我不是很清楚到底有沒...(恕刪) 阿!不就省錢幾十萬個人每個電腦開了一直call他們大概也沒想到自己做出來的東西大家這麼捧場另外程式設計大概又是外包吧偷偷的告訴你很多都是外包到大陸喔也不能怪大陸的廠商寫不好2岸一些二三流的公司都愛低價的牛不過中等以上的大學理工科學生很不錯是不爭的事實
delenatii wrote:不過台灣富豪在富比士...(恕刪) 這樣就變成M型化社會了。有錢的老闆多算是好事嗎?依台灣的說法,是壓榨勞工得來的我所知道的是,他們開公車的,薪水不會低於在公司當經理的太多像美國國內線飛機駕駛,薪資也和小餐館的經理差不多。另一個說法,是政府保護勞工,不會幫財團壓迫勞工。以前Benq買下西門子手機部門,結果不賺錢,要裁員關閉,用台灣的方式在德國搞,結果上了頭條,還被德國總理關切。
中和小黃 wrote:為了考照的照常常是離...(恕刪) 老實講考到了又沒加薪現在要不是學校逼大概也沒人去考德國技職體系非常棒但是他們也遇到了年輕人越來越多進大學不走技職的窘境現在他們好像提出許多誘因真的該學習一下大學台灣只需要30所其他的請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