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ok5168 wrote:
1 主計處的資料可靠...(恕刪)
主計處的資料可信度一定比"感覺"高,至少外商要投資或是要與其他國家比較,都是用每一個國家的主計處的數字當作指標,不會用"感覺"。或許主計處的資料不能100%準確,但是總比"感覺"這種東西有參考價值吧!
如果要憑"感覺"也可以,如果台灣跟大陸一樣是M型社會的話,那麼應該會有許多人因為沒有錢可以上街買有牌子的東西,而讓一般中產階級消費的店家消失。還有就是休閒活動,如果真是M型社會,那麼在底層的人,賺錢都來不及了,會有這麼多時間帶家人去旅遊,或是從事休閒活動?
其實台灣經濟的發展算是相當均衡,不像大陸或是韓國,表面國民所得提高,其實是貧富差距拉大。數據會說話,或許主計處的數字不能反映100%的情況,至少也涵蓋95%以上。有錢人我"聽過"的不多(新聞每天報的才知道),但是我每天看到了一堆中產階級的人跟我一起上下班。
earl258 wrote:
你真的要好好研究一下...(恕刪)
看來妳好像誤會我對南部人有什麼偏見,造成你的不快,對你說聲抱歉!
攤販的問題,我說的是全台灣,尤其是路邊騎樓攤販...並不是針對南部...
前段說一堆,只在說明主計處的數據失真很大而已...沒有任何立場...
我的看法,領死薪水的中產階級是基礎,加上你的中小企業跟微型企業,才能讓中產階級增加...
但目前基礎逐漸縮小,而根據數年前的一份資料統計,台灣中小企業的壽命平均是19年...
這19年可以一直產生新的你所謂的"中產階級",但是這種變動是平衡的,也就是"加速度=0"
再次對自己文筆差造成你的不快感到抱歉!
我承認沒什麼研究底子,所以你也不用拜託我。
把你自己的研究心得拿出來研究討論不是更有意義也更節省版面嗎?
荷銀財富管理中心分析客戶資料發現,千萬富翁未必穿名牌、開名車、住豪宅,
千萬富翁排行榜冠軍其實是「退休人士」(占16%),
排名第二的是「中小企業主」(占15%),
第三是「企業中高階主管跟專業經理人」(占14%)。
田喬仔/資產型客戶和三師─醫師、律師、會計師則各占12%和9%,分居四、五名。
荷銀資深副總經理孫可基指出,千萬富翁從外觀不見得看得出來,很多千萬富翁是退休人士,資產雄厚,但不穿金戴銀。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由美林證券與凱捷顧問公司(Capgemini),所做的百萬富豪研究報告,人口不到五百萬的挪威,境內有高達五萬五千個淨資產超過一百萬美元的富豪,和人口2300萬人的台灣,幾乎不相上下(台灣約六萬五千人),平均每八十六人就有一名百萬富豪!
不過挪威的物價也出奇地高,在首都奧斯陸一杯啤酒要價五英鎊,折合三百三十元,根據經濟學人雜誌調查,奧斯陸也是全球物價最高的城市,當地吃一頓飯大約要花上萬元台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