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慘烈...預售屋驗收...敗絮其內的極致

我也是此社區住戶之一
當初接到初驗通知,去驗時簡直傻眼,感覺
還有很多東西無法驗,也無完工,那初驗意義何在?

雖然買預售屋有風險~~但當房價被炒,舊屋新屋一樣價
當然就會對預售心動嚕,現在只期待建商能拿出該有的責任與誠意
客戶都是花了大把小朋友才購進如此新屋,就算不能10全10美
少說也要有一定水準.....

不過還是對建商抱持期待,否則以後對他們的名聲也會有影響吧~~
說到這個我就很有感觸了。

因為我是在一個剛從舊金山回來不久的建築師那邊工作,
而建築師的老爸是某建設公司的董事長,
該建設公司之前也做過不少案子,
但是一直都是以造價去當作一個案子的首要條件。

當一個一坪8萬造價的新屋跟15萬造價的房子來比,
消費者會選擇哪一個?

一般而言若是預售屋當然是選比較便宜的那個吧,
畢竟台灣人都愛便宜又大碗的東西,
但是如果以同樣工程利潤而言,
高造價的又比低造價的風險來的大,
建設公司當然也不是傻子,當然是在一個區塊裡取捨舊屋的房價,
然後壓低造價,換取可以跟成屋比拼的價格,
那對消費者而言,損失的是什麼?
損失的是瘋狂比價後造成的削價競爭.....

不敢說所有建設公司都很黑心,
不過說真的有良心的也屈指可數(不要問我哪一間= =)
我們公司是因為董事長的兒子剛好是賓州大學建築碩士,
所以慢慢的把產品的走向跟國外的住宅看齊,
可能不是最便宜,
不過希望最少是可以有自己的設計風格,好用也能維持很久。
甚至也希望可以把細部控制到最好。
甚至我跟老闆訂下一個美麗的夢想,自己設計的東西都要是自己敢用的,
這句話說的簡單,不過台灣有多少建築的設計者做的到??

當然,對於台灣的消費者來說這很難接受,
平平一樣的區段,人家隔壁蓋的一坪少你幾萬耶
不過這幾萬塊被後換來的是建築物本身的價值,至少是讓人可以滿意的。

這部分我覺得不只是建商的問題,
台灣就是這樣,一窩蜂的搶蓋,一窩蜂的鑽法規漏洞,一窩蜂的貪小便宜
而消費者也樂此不疲,
所以這純粹是建商黑心嗎?我覺得倒也不見的......

以上是一點小小的心得
這年頭沒有BLOG的會被說是原始人吧...http://www.wretch.cc/blog/OIL0511
oil0511 wrote:
說到這個我就很有感觸...(恕刪)


若是樣品屋用的就是這樣的建材,
合約寫的就是這樣的建材,
當然也無話可說,
問題是以同級品之名,
拿次級品出來要大家接受,
對建商這像的作法感到無法接受。
況且同地段來講,
朋友買的與我們買的價格算高,
不是低價的那一種。

大大們有看過相片嗎?
若是您買的新家也這樣,
您做何感想?
oil0511 wrote:
說到這個我就很有感觸...(恕刪)


說是消費者的問題,我覺得不太恰當。圖片看起來根本就是本來該做好的事,卻是馬虎帶過,讓人懷疑工頭根本沒在監工....

至於建案價格的問題是另一回事,要賣得貴本來就是要拿出吸引人的地方,換句話說就是推案要有訴求和市場區隔。一味說消費者的問題,實在說不過去,也許問題在於推案根本沒辦法吸引有能力消費的客戶!



為海軍收戰果 為陸軍做先鋒
建議一下,合約中所有東西一定要寫清楚廠商型號最好生產國價錢也要,絕對不要有所謂的同級品不然這很難界定.電線.水管最好也確認一下.像我在中國買房連入戶門和防盜門都是有差的(一個是鐵皮內部沒啥東西,一個是內部實心).驗房有問題絕對要確認整改完成才簽名驗收,別相信所謂先簽了後續在盡快處理.
可以上中國的一些房產相關論壇去了解一下有大家驗房的一些小竅門,這裡比台灣黑多了.
oil0511 wrote:
因為我是在一個剛從舊金山回來不久的建築師那邊工作,
而建築師的老爸是某建設公司的董事長,...(恕刪)


oil0511大大該不會在台北的忠*建設吧
不過近來有些建商第二代回台接手
新推的案子設計都不錯
但施工品質就很難保證了
小弟買的也是預售屋,前一陣子交屋了。買的是鄉林的君悅,可能是因為我常去工地看,有啥不懂就問,看到不好就叫他改,所以並沒有太大的問題,有的只是小小的細節部份,還算滿意。還有聽說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當初小弟並沒有和其他屋主一樣,是跟建設公司合作的銀行貸款,也幸好沒有。因為銀行在交屋前兩個月就自行先撥款給建設公司了,所以產生了一些爭議。雖然被建設公司追錢追的有點無言,但最少省了兩個月的利息,這就當作參考嘍。
diti1126 wrote:
oil0511大大該...(恕刪)

不是耶,我在沒名氣的小公司^^"

我以上說的當然不是指全都是消費者的問題,
若我是消費者我當然也會想要找到最划算的,
但是因為大部分的消費者都不是讀這個的,
所以很容易被誆,
所以.....
當然建商本身問題也很大,
我也看過很多建商真的是黑心到不行,
簽約跟交屋完全不能搭嘎在一起,
然後把合約的備註拿出來當神主牌。

不過我之前寫那段的意思是說,
除了建商之外,消費者有時候也不能凡事都以划算為第一優先.....
我也說不清楚

反正在台灣,建築設計感覺永遠都是被預算跟面積、利益壓著打,
有時候會做的很無力......
這年頭沒有BLOG的會被說是原始人吧...http://www.wretch.cc/blog/OIL0511
oil0511 wrote:

我以上說的當然不是指全都是消費者的問題,
若我是消費者我當然也會想要找到最划算的,
但是因為大部分的消費者都不是讀這個的,
所以很容易被誆,


了解 oil0511 大的意思,
這篇port出來,
不是要針對定的建商,
是想讓所有買預售屋的朋友們重視這個問題,
希望大家一起團結,
跟建商爭取大家應有的東西,
別默默的接受這種不公平的狀況。

也許專業不如建商,
若大家一起爭取,
還是有機會有轉機的。

大家一起「拒絕同級品」,
在購買預售屋時,
記得在合約加註品牌、規格、價格,
這樣雙方都有依據,
以避免日後無謂的爭議,
團結力量大。
Wesleyang wrote:
小弟買的也是預售屋,................那就是當初小弟並沒有和其他屋主一樣,是跟建設公司合作的銀行貸款,也幸好沒有。因為銀行在交屋前兩個月就自行先撥款給建設公司了,所以產生了一些爭議。...(恕刪)


一般建設公司在正式交屋前便撥銀行貸款的主要原因如下:因為建商已經將不動產的所有權過戶到客戶的名下,而此時房屋及土地的所有權人就已經是客戶本人的了,而且該戶不動產也都以第一順位抵押給銀行了,所以銀行便會將客戶的貸款撥給建商.

以上的爭議我想是因為事前沒有溝通清楚而造成的誤會吧!照一般的作業程序來說,通常是在銀行貸款撥款後7日內一定會交屋才是,不太可能撥款後拖了2個月才交屋,如果是如此,建設公司的膽子也太大了一點.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