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hoya wrote:在河濱騎自行車看人釣...(恕刪) 景美溪超級多,不過在地人是不敢吃的不過看過很多人在釣,有想過會不會被賣到餐廳有個廚師說不可能,因為分辯的出來不過我也不確定是否分辨的出來我是沒在吃這種魚
0126ryan wrote:如果水質和環境很好吳郭魚可以養得非常好吃但是淡水魚還是不建議生吃最近去基隆河圓山段釣魚常看到有人收了一堆吳郭魚回去那些人在聊天,聽到"自助餐"這三個關鍵字那裡的吳郭魚如果能吃,塑化劑都可以得諾貝爾獎了吳郭魚我只吃自己釣的,因為太多來路不明的在我的認知裡,只有海魚的黑鯛、真鯛、笛鯛...之流才是真正的鯛魚台灣鯛也不是台灣原生種,雖然是慈鯛科的魚硬要給牠冠上台灣鯛這個名字台灣鯛只是台灣商人拿來唬弄不懂的人的名詞罷了...(恕刪) 小時候在郊區家人在後面做了一個土坑,舖帆布...養吳郭魚記憶中煮熟味道是不錯,畢竟是自己養的......
慈鯛科的魚不管淡水或是海水都是國際上公認很好吃的魚因為裡面的刺不多,肉片也大雖然大家都吃膩了吳郭魚.............大家覺得吳郭魚不好吃的原因大多是吃到有土味的吳郭魚和台灣養殖技術發達所以覺得那是低價的魚不過別以為吳郭魚想吃就有真正的老饕看的不是各位市場看到的淡水養殖貨乾淨溪流裡面的吳郭魚是有錢也不一定能吃到的好貨出海口的黑公也是十分受歡迎所以養殖業者以半鹹水養殖改良的大型吳郭魚半鹹水養殖能使肉質較緊實改良能使魚體碩大,大型的有的五六斤一條工廠化的殺魚與臭氧滅菌真空包裝,過個冷凍就成為可以生吃的鯛魚生魚片了不過成本比較高當然售價也比較高烤肉的時候,來條吳郭魚不去鱗,肚子塞滿蒜頭,魚身抹上厚厚鹽巴烤好之後包准嫌魚太小..............
你看到的應該是冷凍鯛魚片那是提供給煮火鍋或是煎用的並不是生吃用的因為那種為了保色都有打保鮮所以那種也不推薦多吃要吃還是整隻活體現殺的好但還是不推薦生吃滷智深 wrote:昨天看了一個韓國的電...(恕刪)
tilapia ( mosambica ) -- 全世界公認魚類蛋白質來源的一個重要來源. 是臺灣養殖魚類的重點項目. 只要是氣候合適的地方沒有國家會放棄這條寶魚.你說吳郭魚魚(臺灣鯛) 能否生吃, 我們先來看為什麼大家接受一些魚類作生魚片生食 :** 海捕野生有鮪魚,鰹魚, 旗魚,油魚,沙腸魚,紅甘,小卷,花枝 etc.(tuna, skipjack/bonito, marlin, oil fish,kisu, amberjack,loligo squid, cuttlefish etc)** 養殖魚類有吳郭魚,七星鱸魚,金目鱸魚,海鱺魚,養殖紅甘, etc(tilapia, seabass, barramunmdi, cobia, amberjack, etc)普羅大眾吃生魚片, 不外乎看價格,風味,衛生,於是這以上的生魚片以個種不同等級價位在市場上流通, 吳郭魚早期的生長環境不佳, 也常常跟排泄物聯想在一起, 其實改名臺灣鯛的由來是為了洗刷惡名, 做一個區隔, 因為臺灣鯛早已改吃飼料,跟虱目魚,鱸魚一樣, 是臺灣西岸臺 17 線道路上養活眾多漁民的一種經濟命脈, 102年夏天一個價格跌落到不敷成本, 是可以驚動經濟部, 與漁業署出來掛保證促銷拉抬的一尾魚. 政府沒有敢輕忽這條魚的重要性臺灣鯛沒有被中國百萬噸吳郭魚大軍打倒, 靠的也是優秀安全的養殖技術, 海水攙養,氣候可讓魚過冬,無土味,養出數公斤重的魚體, 才得以存活到今天.你不能否認這種魚多年以來是通過歐盟各國海關, 美國食品藥物檢驗局,韓國海關,日本,香港的檢驗而正式進口販售的. (海關出口記錄數字可佐證的)這些國家不幫人民把關嗎 ? 有的, 進口吳郭魚當生魚片用途要給各國海關驗證的有 : 細菌(生菌數,金黃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沙門桿菌,), 抗生素殘留,一氧化碳使用與否, 以及各式各樣公證單位認證 (ASC, SQF, SGS, BAP, GAP,)臺灣出口時,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必定要訪視工出口工廠先行檢驗同樣的項目.人門問吳郭魚能生吃嗎 ? 我說它可以以安全方法處理到合乎生吃的標準.有人不敢吃, 有一些原因是風味,不知來源,擔心衛生,或根深柢固的刻板映象,或許以後該建議辦理臺灣鯛生食認證, 保證來源的衛生安全韓國影片咬住雲林縣麥寮六輕附近居民的說法, 說臺灣養殖環境惡劣,致癌風險高, 很遺憾是惡意導引觀眾, 韓國媒體到底看了幾個魚池 ? 臺灣臺 17 線經過的養殖魚池區可是超過 280 公里的.建議延伸閱讀 : 關鍵字 "臺灣鯛協會" , Wikipedia "tilapia", YOutube, etc.
klipsch wrote:景美溪超級多,不過在地人是不敢吃的不過看過很多人在釣,有想過會不會被賣到餐廳...(恕刪) 都被賣到新店、景美的傳統市場了便宜的自助餐也有我媽貪便宜買過,一大隻三四十元味道確實不好,她以後不敢買了
滷智深 wrote:昨天看了一個韓國的電...(恕刪) 來掃掃盲吧!關於吳郭魚, Tilapia, 台灣鯛, 尼羅河紅魚 潮鯛這樓應夠專業了!這類魚全為慈鯛科(Cichlidae)魚類, 且台灣養殖的品種品系為台灣自己選種培育出來的, 稱之為台灣"鯛", 名正言順!台灣鯛跟當時的吳郭魚已有很大的不同, 不僅品種品系不同. 一堆都不同!除了雜交技術外主要導入幾項主要技術1.全雄性養殖(能大型化)2.篩選出白子(吳郭魚的白化種, 尼羅河紅魚)3.滲透壓調整, 鹹水及半鹹水養殖技術是肉質緊實風味提升並排除寄生蟲(僅可能出現在純淡水養殖)的可能!4.全飼料完全養殖.5.真空包裝, 急速冷凍.這些技術使其台灣鯛肉片產品能量產商業化行銷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