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king- wrote:深有同感!!!!我還曾經生病被我老媽說生什麼病,要多花伍百塊 跟我一樣有聽過一樣的話,跟某些同年紀的比,應該變的比較不敢冒險和追遂夢想,一直覺得台灣人口減少會比較好,可惜人口減少,變老年社會,像一些社會福利,健保勞保就無法支撐,反正只能說有小孩的要好好教育小孩外,自己也要好好努力賺錢,沒小孩的雖然沒小孩要養,不過也要好好努力賺錢,因為以後你老了,國家沒辨法保證你的勞退和健保是否真的會如現在一樣。
臺大學生的父親有 27.9% 是公務人員、49.6% 是中高白領階級,而父親是勞工的只有6.9%、是農人的更只有 1.6%。另一方面,臺大學生的家庭所得,月入八萬元以上的佔了54.2%這是真的我哥是公務員有兩間房子在板橋兩個孩子都上台大`~~
台灣教改是M型社會的最大幫兇之一.二十幾年前念國中時,只要交非常少的錢就可以參加學校課後輔導到9點,比上補習班便宜太多了.每家都負擔的起.後來教改打著教育學習多元化,正常化的美麗糖衣,不准分班,不准課後輔導,大家早早放學.結果就是有錢人家的小孩放學後去補習班繼續學習.窮人家子弟只能回家自己讀.幾年下來,程度就拉開了.更扯得是現在大學申請,才藝還能加分. 美其名五育均衡,不獨重智育! 富家子弟還是窮人家子弟比較能負擔學才藝的花費呢? 這根本是變相排除窮人條款!這種不公不義的教改,還是退休後每月領幾十萬的大科學家領頭的! 最後輕描淡寫的道個歉,波瀾不驚.
每個小孩的學習曲線不一樣, 個人是覺得不需要用課本上的死知識來評斷未來都有可能的小孩, 最近幫台灣奪下世界麵包亞軍的年輕人也跳過八家將.板上有人舉台大的家長統計(所以自己的子弟沒上台大要怪家長本來就不爭氣??那就更別跟小孩計較成績啦), 很不巧, 看過哈佛也是類似的結果...但這只是大學階段而已...去看看成功企業家的出身學府...跟所讀大學是沒有直接相關(TSMC, 廣達, 鴻海, 微軟, 蘋果===> 博士x1, 大學畢x1, 大專畢x1, 高中畢x2, 創辦人的學例有決定一切?)...看起來是興趣跟熱情擺第一.
wlai0007 wrote:標準的何不食肉靡, 窮人家哪有錢送小孩出國念出阿那是達官貴人在做的事 那麼,窮人家哪有錢送小孩讀私立幼兒園?哪有錢送小孩補這個補那個?哪有錢讓小孩的書包,重量大於自己小時候背的兩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