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IMF的資料,日本2006年GDP是USD$36431,台灣是USD$15271,日本是台灣的2.39倍。
但是考量購買力平價後,日本是USD$32640,台灣是 USD$29203,日本是台灣的1.12倍。
但是大前研一的統計表主要是針對日本,從當時到今天的通膨、匯率變動因素(NTD,JPY,USD)跟IMF統計換算購買力平價的基準物品也會有影響,不過重點是如果您要用大前研一的表,建議不要用換算成新台幣後再除以三,這個誤差太大了。
用2.39倍(沒有購買力平價,有失真):
低階級 年所得新台幣33.29萬元以下 人數比例37.4% (M型左邊上限)
中低階級 年所得新台幣33.29萬元~66.59萬元 人數比例41.5%
中高階級 年所得新台幣66.59萬元~110.98萬元 人數比例 16.2%
高階級 年所得新台幣110.98萬元以上 人數比例4.9% (M型右邊下限)
用1.12倍(有購買力平價,這是大前研一的分類、日本人的分佈數字,但以台灣人收入跟物價消費水準的感覺):
低階級 年所得新台幣71.05萬元以下 人數比例37.4% (M型左邊上限)
中低階級 年所得新台幣71.05萬元~142.10萬元 人數比例41.5%
中高階級 年所得新台幣142.10萬元~236.83萬元 人數比例 16.2%
高階級 年所得新台幣236.83萬元以上 人數比例4.9% (M型右邊下限)
根據第二個表或許有人會赫然發現自己狠狠掉到低階級或中低階級,但若非如此的驚嚇效果,這本書的一大賣點不就沒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