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ika wrote:
我女友也是設計, 所以你講的我完全能體會...
其實做設計,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 你無法有太多自己的創意, 而是要去揣測
業主或客戶的習性..
比方說你今天是做個CNC車床的型錄, 你絕對不要想做的粉色系及大量留白會過關.
業主很可能要求你要字體都放到最大, 還要要在文字框加上爆炸效果, 你一定覺得
很醜, 但那就是業主要的!
更有趣是有次遇到一位要做SPA保養品的客戶, 幫牠設計的大致都滿意, 唯有字體
她不滿易, 結論是啥你知道嘛?
"你的設計是不錯拉, 但這個字體可以再專業一點!"
什麼叫專業的字體? 新細明? 黑體? 勘亭流??
我們還真的沒有那種慧根, 可以找出一種所謂"看起來專業的字體"!...(恕刪)
說到設計領域的重點啦!
不過我在廣告圈工作,觀察了這麼久,倒是不認為「客戶或業主」都沒有sense或不懂設計。他們只是不會用「設計的語言」跟你溝通而已。反過來說,很多設計(或者創意總監)自己也不懂產品。對CNC車床不了解就直接去做設計,當然會出狀況。很多時候,設計和業主之間,只是溝通的問題。
我認識一些國外的設計者以及創意人在設計時,並不是馬上一頭栽進設計工作,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了解產品」,不懂產品的特性就問,任何跟產品有關的任何事情都要問,把業主煩死。但是這樣你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累積對這個產品的知識。了解產品,所設計出來的東西,自然不會天馬行空不切實際。不需要揣測業主的想法,但作品也不容易被客戶退件。
換言之,如果一個美術設計花點時間去認識CNC車床(或其他產品),他很有可能也會用大字體和爆炸效果呢!不過,今天的問題在於美術設計的工作時間被壓縮到不合理的程度。削價競爭的結果,就是要加倍生產,設計人哪有那麼多時間去醞釀創意或累積知識?接下來美術設計者或創意人會怎麼做......就不多說了。
字體其實有很深的學問,做設計的人都知道。「這個字體可以再專業一點」這個說法,其實還滿值得討論的。漢字不像西方語系的拼音字母,要造出一套完整的字型相當麻煩,就連日文、韓文要造新字體,也比漢字要容易得多。除了漢字與西方字體的混搭需要設計的調配之外,漢字的字體不夠多,變化少,對美術設計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當然這也難不倒美術設計,使用現有的字型,厲害的設計還是能做出許多變化,看看許多電影海報上,電影名字大多會有相當別緻的設計,商品的LOGO也多半會更用心做出小變化,而不是只是單純套用字型而已。
做到這種程度,當然這跟$有關。下一次當業主說「字體可不可以再專業一點」時,也可以跟業主說「Pay可不可以比照專業水準」啊?

(不耐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