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_Hsu wrote:這就是典型網路炒作文...(恕刪) 不見得是盲目的崇洋或許可以解釋成:或許真的比人家差,我覺得可能比較說得過去因為這個社會的氣氛就是這樣,氣氛會影響這個社會的風氣不會毫無來由就變成某一個樣子~我舉個例子好了,或許有人不愛聽一堆人很愛把自己或是自己的家人小孩往國外送,然後自己留在國內賺錢我也有朋友就這樣......這些人不是沒能力判斷,開玩笑,都有能力移民了,還會被懷疑沒能力嗎?可是為什麼他們就這樣做???這裡真的好為什麼需要這樣大費周章?!很多地方可以討論的,崇洋其實有部分不見得是盲目...
KKscott wrote:這裡真的好為什麼需要這樣大費周章?!很多地方可以討論的,崇洋其實有部分不見得是盲目... 盲目崇洋與學習外國優點有明顯差別學習外國優點的文章,會明確指出外國有什麼優點值得學習,認為外國人與台灣人本質差不多,是用什麼樣的制度、教育、訓練、獎懲等等,經由優良管理制度,使他們的環境或產品,達到現在這種水平盲目崇洋大概就會把所有的問題歸咎為民族性,總之洋人從血液裡就是高貴的,台灣什麼都賤,東南亞大陸韓國等就更賤...,總而言之可聞到濃濃種族歧視的味道,而且有很重的成見。相同事情,不同國籍的人做了會有不同評價騙人用高價買外國劣質商品,大抵都是用盲目崇洋這一套,因為他們並不需要消費者有理性去判斷、學習,不然就無厚利可圖了
也不能完全說是生意人無奸不成商,消費者有時受限於資訊不透明或本身的偏見,很難依理性去做出消費行為.康納曼原本是心理學家出身,但是他提出的理論卻發展了行為經濟學,更得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很少是依理性做判斷的.所以有時候我們買貴了反而會沾沾自喜,買到便宜cp值高的商品反而不那麼滿意,有一部分是因為消費行為被傳媒洗腦的結果.有空可以看看他出的書,改變一下自己的想法.
無奸不成商也還好,這世界上有很多人平常是足不出戶的,工作完一回家就倒在床上睡覺,還逛街咧....有時候我會這樣想,有的人就是錢賺得多但沒時間花,一有時間花就買超貴的名牌貨,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去比較哪個好哪個壞。實際上真正會買的人是去搶評價品或特價品(包括有錢人),而不是搶高價品。所以有時候看高價名牌賣得好,會讓人搞不清楚他的客源是何許人,到底是真正的有錢人呢,還是「膨風」的假有錢人。
a9487a wrote:大家覺得句話是不是很...(恕刪) 你應該...對台灣市場不夠了解為什麼B產品一定會賣的好?單單一個統一全國售價?那很多東西早就賣翻 一堆行銷專家早包包回去種田我只提二點1.廠商沒有權力制定統一售價 所以在商品上只看到建議售價四個字2.台灣店家不是呆子...只想如何在最快時間將商品換成現金 這是台灣人聰明的地方 也是悲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