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廠調和油→葡萄籽油→芥子油→橄欖油→苦茶油/山茶油
解釋一下我們的過程...
在有基本健康概念開始,找了許多油品,在某大廠的強力廣告下選擇了調和油(訴求Omega平衡),在仔細了解後卻又發現調和油其實會造成身體負擔,所以轉找純種油,其中『葡萄籽油』因為其發煙點高,所以我們就認知是較健康適合炒菜的油,但翻閱了更多資料後,又被我們棄用,原因在於葡萄籽油的成分中以Omega 6為主,而Omega 6受熱後不穩定,攝取過多還會引發身體發炎狀況,所以就改用了『芥子油』;芥子油的成分與發煙點其實都不錯,唯獨他的氣味稍帶有嗆味,小孩不喜歡;在此也要說說『橄欖油』,橄欖油我們一直有在使用,但多是用來製作沙拉醬、涼拌、炒義大利麵,後來看到營養師分享才用來炒菜(唉...說到這個問題就多了,因為台灣對於橄欖油的分級與管理過於雜亂,所以如何選橄欖油比要選出一瓶適合的油還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