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問台北市30年前蓋的RC電梯大廈壽命能夠有幾年?

對了~板上大大若購入中古屋,若屋齡超過15年的,建議找水電工(有證照的)來把屋內電線全部抽出來換
新,這樣比較不會有安全上的疑慮喔! 就我知道的行情,30幾坪的房子應該連工帶料約1萬多塊吧!
arf01 wrote:
運氣好,買到夠堅固的,雖然是30幾年的房子,在重新裝潢的時候,都可以讓那些土木工人做到哀哀叫,可能要敲掉一面牆,就要敲一天.. ...(恕刪)


我家也這樣也
30幾年的房子牆壁要釘個釘子都很難
還要動用到電鑽才能釘上去
30年的房子除了當初耐震法規的不同
加上以前對混凝土品質的觀念不夠
記得老師以前上過課曾經提到
一般RC構造約有50年以上壽命
但是.....
就是這個"但是"
""施工品質""
混凝土澆置的時候.為了工作性加了水導致析離...
鋼筋的綁紮是否確實..
......非常多的問題

加上台灣氣候..環境污染..混凝土傾蝕..鋼筋鏽蝕..地震損壞..週遭環境
(如周邊新建大樓開挖時是否造成地基沉陷.結構傾斜等等的問題)

過多的因素.很難去斷定建築物的安全..
管線老舊事小.在裝潢時.請水電師父重新弄過
但是看不到的地方才危險

建議開版大.看房子的時候.仔細觀察每根柱跟樑是否有斜裂縫產生
還有觀察電梯跟樓梯四周牆壁是否有有較大的裂縫..

買房子還是小心點好

羽揚 wrote:
但是權狀不一定會登記...(恕刪)

回答這不是廢話嗎...
除了陽台等等的附屬建物
其他面積會灌在你的房子裡阿
沒登記不表示沒有
不表示公設比等於0阿
??
zaza213 wrote:
回答這不是廢話嗎.....(恕刪)


其實我覺得你的答案就在我寫的那篇文章裡,
我手上沒有權狀, 沒辦法告訴你確切數字,
但是以前的房子很多都會做些改裝,
例如把陽台打出去, 就變室內空間,
我家的廚房也是當初前屋主就打出去的,
而本身公設比就很低了, 加上這額外的空間,
室內實際坪數幾乎等於我買的坪數了,
你可以去仲介那邊看看房子,
就可以看的出來在同樣坪數上新房子跟舊房子的差異,
至於那位大大說的公設比到底是0還是0.1我想這只是個大概,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同樣坪數,
舊房子的實際可利用空間在比例上,會大於新房子,

BTW, 如果預算夠的話, 新房子當然會比較好,
不過在台北還可以的地段要住的像樣,
例如三房兩廳, 30坪以上的話
沒一千萬大概也不用去看新房子了,
且每個月要付3000+的管理費,
所以買中古屋, 也是個不錯的建議.

可以改建的部分都差不多
但也是違法的
而且總不會把樓梯也改到自己家裡吧
新房子會有比較多的公設
有的部分還是因為法規變更..建蔽容積率改變
不過等於0的話
除非整棟大樓買下來
樓梯電梯都是自己的啦

我要說的
不是公設多少
只是不會有公設為零的可能
zaza213 wrote:
可以改建的部分都差不...(恕刪)


你提到這點我到是忘了講,
因為法令是後來才頒布,
所以以前所做的改建並不算違法喔,且沒有容積率的問題,
公設比所佔的部分如你所說大概只有樓梯口那一點點,
改裝所增加的部分雖然不過幾坪, 但是也差不多樓梯口這麼大,
所以那位大大所說的部分應是指這個,
當然如果當初屋主沒改建,
公設比絕對不是0, 但如果有改建, 一消一長,
實際坪數比買的坪數大也不無可能喔.

新大樓在台北要改建應該是很難的,
不僅會有社區管理委員會的壓力, 改建被抓到問題可大囉,
且一般公設比所佔大概30%左右,
意思就是說你買40坪, 實際連30坪都不到,
以一坪40萬計算, 無緣無故少了500萬的空間,
不過如果你的預算夠, 當然新屋是首選囉^^

PS. 或許你不相信, 但我買的房子就差不多是0, 這種房子在中古屋市場比比皆是.
要確定你的房子是不是真的零公設

找平面圖出來比對一下就知道了


一般房屋買賣說的"零公設"是指 權狀上的登記面積

比如說 主建28坪 附屬3坪 公設0 合計31坪

把平面圖拿出來比照室內的形狀 再量過尺吋後

若是和圖面相符合 那就表示您住的這間房子是0公設

但是 整棟房屋一定是有公設的 樓梯間 逃生梯 公用走道 頂樓通道 等等

這些都是公設的一部份

只是當時的建商把這些公設沒有登記在權狀上面


之前經手一間房子

60多坪 權狀無登記公設

調建築平面圖出來 去現場對照一下

電梯 一隻標準樓梯 一隻戶外逃生梯 劃一半在主建物範圍內(另一半算在隔壁鄰居頭上)

簡單的說 圖面上是一個長方形 現場卻是多邊形

這就是有公設 只是當時通通劃在建物範圍內

這個有沒有算公設? 就權狀上來說是沒有

但 以實際情況來說是有公設的 只是當時您看房子時

房屋經紀人有沒有老實告知這個情況

因為 權狀上登記60多坪 扣掉那些公用空間 實際的室內空間

至少少了約8坪上下....



中古屋的買賣價 是權狀在說話

二戶"內部空間"一模一樣的房子

一間是權狀50 (有登記公設) 一坪40萬 你要花2000萬

一間 是權狀40(無登記公設) 一坪40萬 你只要花1600萬

公設比 也是以權狀上實際登記的情況為主


還有樓主有提到 他買的房子陽台已外推

多了一些"使用空間"出來

真的是多出來的嗎?

看權狀有沒有登記陽台 若是有 很抱歉你的使用空間沒有變大

那只是設計師一個修飾的手法

我們在說的"使用空間"是指 權狀上沒有登記 但我們可以合/非法使用的 才叫使用空間

二樓以上最常見的 頂樓加蓋 全棟外推的露台 封死的採光天井

一樓則是 未登記或是非法占用的地下室 前/後院 建物側邊和相鄰土地界線上外推的空間



另外 現在的新房子公設比高 主要是因為建築法規規定所致

再來就是因為目前房價高 成本也貴

許多奇怪的登記方法 早就見怪不怪.....

建商多登紀一坪 就多賺你一坪的錢



若是有看麻辣天后宮的朋友

那位張小姐 說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土地才是房子值不值錢的主因....

這就是為什麼台北市一些精華地段的老公寓這麼的值錢

建商改建要買的是土地 不是地面上的建物

你的土地持分大小 決定了你將來改建後新房子的分配面積....

但 最重要的 還是你的房子座落合不合建商的口味
acelucifer wrote:
要確定你的房子是不是...(恕刪)

大大說的超清楚

權狀上
沒有公設之名
但有公設坪數之實
電車大大~

你有空可以找一下 您當時的買賣合約

一定有一本 標的物現況說明書

裡面會有電子權狀影本 及 建物平面圖

拿出來後 和 家裡比對一下

順便看一下 權狀的登載事項



還有小弟是吃這行飯的

會比一般人較清楚一些情況

但 我也不敢在沒看到房子的情況下

就指非道是



大家的說法不一樣~ 或許有機會可以去電車大大府上拜訪一下~

就能弄清楚情況了 XD

(職業病發作了 別理我~)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