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簡化字在這個時代「無意義」

個人認為
簡體字是對岸山寨文化的極致表現

加菲爾 wrote:
推。各位看看各大著名...(恕刪)

不同意,翻譯本的厚薄是取決於譯者的功力,也不看看哈利波特的第四集火盃的考驗,中譯本居然剛好是原文版的兩倍厚!第五集鳳凰會的密令,明明就只有一集,譯者還可以翻譯到上下兩集?


這只是舉其中一個例子,翻譯本的厚薄是取決於譯者的功力


中文字的結構可以簡化 但要有其邏輯性

對岸那套簡字看起來是行不通 本身出發點就是錯誤的 (不是精簡 而是破壞性的簡化)

直覺簡體字看起來就是不好看 也看不太懂 總之就像一堆亂碼

要推行簡體字 得全部重新設計過

不過當然是不太可能有這麼大的變動

反正懂就好 字體可以變形 我也喜歡自己簡化文字的結構 反正自己看的懂 覺得好看就好了

要接受多元文化


inxmvr wrote:
英文拼寫的方式應該要...(恕刪)


他們的識字率是95.9%呦 (資料來源是2011年聯合國UNDP報告),這個識字率與國府治理大陸時已有非常顯著提升;
大陸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又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並非單純透過普及教育就可以根除文盲,蒙滿維壯等56族很多都有自己的語言與文字,要讓他們熟悉漢字是需要很長的時間與精神的。

的確,美日韓識字率確實是99%
不過同為已開發國家(地區)的新加玻、香港,識字率也只有94.7%、94.6% (當然這和外來人口有關)
可見要根除文盲並不是容易的事。

平心而論,由於對岸義務教育的普及與漢字的簡化,確實消除了大部分的文盲(國府"轉進"台灣前,識字率據說遠低於50%);
有人以為簡化字只是筆畫簡化,其實不然;目前對岸推行的簡化字除了筆畫簡化外,也把很多字合併使用,因此字庫規模比正體字縮小許多。
在台灣很多人把中共的漢字簡化當作文化浩劫,殊不知中國歷史上已做過很多次漢字簡化了(甲骨文>金文>篆>隸>楷>行)

參考資料:
世界各國識字率列表

簡筆字

簡化字

inxmvr wrote:
不同意,翻譯本的厚薄...(恕刪)


非常同意,翻譯文章的長短取決於譯者的功力

若在大家功力相當的情況下,
中文字的單位資訊蘊含量是比其他拼音語言大很多的,
例如聯合國文件中文版總是最薄的那本

Tarunaka wrote:
正在把一份日本技術文...(恕刪)


正體字才是王道
每次出同一招大家還這麼捧場啊
話說這麼臭的餌我也跟著咬了 XD


就讓我們來看看"要陪九州美女的女友沒空回"和"二百五"會在幾樓出現吧

inxmvr wrote:
不同意,翻譯本的厚薄是取決於譯者的功力,也不看看哈利波特的第四集火盃的考驗,中譯本居然剛好是原文版的兩倍厚!第五集鳳凰會的密令,明明就只有一集,譯者還可以翻譯到上下兩集?
...(恕刪)


還有稿費呢....
沒記錯的話,翻譯是算字數的.....
1956年以來正式推行的簡體字大多數古已有之,有顏元孫的《干祿字書》、劉復和李家瑞的《宋元以來俗字譜》(1930年)、錢玄同的《簡體字譜》(1935年)等為證。《簡化字總表》第一表350個字、第二表132個字,共482個字。有人考察其中388個字的來源,發現漢代和以前出現的有111個字(佔28.61%),三國到唐代出現的有55個字(佔14.17%),唐代和以前的合計有166個字(佔42.78%),宋代到清代出現的有175個字(佔45.1%),清代和以前的合計有341個字(佔87.88%),民國時期出現的有46個字(佔11.86%),民國和以前的合計有387個字(佔99.74%),1949年以後出現的僅有1個字(佔0.26%)

沒有核彈、航母,你是破壞地區平衡的邪惡勢力;有了10個航母群、萬顆核彈,你就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PSIR wrote:
既然覺得書寫漢字麻煩,乾脆連三綱五常都一起廢了,對岸不是發動過十年文革浩劫嗎?
父母師長都可以抓來批鬥了,幹嘛還守什麼倫理道德。


字怎麼寫跟三綱五常有啥關係
秦檜的字可寫的好看呢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