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godsong wrote:
分紅費用化才是合理啦
十幾年前, 公司剛來一年的助工, 分到七張股票
上市價180, 所以現賺126萬,課稅不到一萬,
上班就是看盤, 聊車, 房子...
有時候要搞清楚自己賺的是 "實力" 還是 "運氣"
運氣走了, 就認了, 安靜點

tinwind2003 wrote:
很巧合的,分紅費用化的時間與台灣的電子相關產業開始弱化的時間差不多是同時開始發生的,
這其中的關聯,小弟認為很大。
為了公平正義而做的事,往往是偃苗助長。
如果在上位的人無法看清此點,國家很難向上發展。
電子相關產業就是有很不公平的股票分紅制度,不公平產生的高獲利,高獲利吸引人才,人才使電子產業高度發展,電子產業的發展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其他相關產業發展帶動服務業發展,大家雨露均霑。
人是向錢看的,人才一定會往高獲利的地方流動。當電子產業失去了這不公平的分紅制度後,它的獲利就不迷人了....人才會發現,我去賣雞排還比當看工程師好賺....,人才走了,去了雞排業,台灣的競爭力退化了,因為台灣是製造出口導向的,而雞排好像無法出口吧!
唯一的好處就是,雞排變好吃了XD,而且因為競爭激烈,口味也多樣了~
mcladdee wrote:
沒取消,只是分紅費用化而已
tutorship wrote:
之前還有科技業能消費,撐起服務業,連帶也增加其他產業的收入,但達到均貧的公平正義後,連阿宅工程師也消費不起了,這種均貧的公平正義真的是大家要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