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wai wrote:
在大陸賺錢後 當然有...(恕刪)
把錢弄回來不難,
但他們為何要把錢弄回來?
台灣人在當地開公司,
老婆如果不是帶到大陸,
就是在當地找老婆,
接著在當地置產,買車子,
所有消費都注入在大陸,
那他們把錢匯回台灣幹嘛?
同理,
在美國開公司的人,
又有多少人將錢匯回台灣的?
我工作的領域有許多朋友和客戶分不同階段進入大陸市場,
帶著滿滿資金前往,
成功的比例不高,
而成功的往往已經融入當地,
跟台灣已經沒有關連了,
更別要他們將錢回流投資台灣。
在台北開公司的人,
有多少人願意請住在台中的員工?
又,除非台中有很大的市場,
不然我台北有公司了,
為何還要跑到台中投資?
又為何需要在台中設立分公司?
如果連台中這麼近的地方都如此了,
那前進上海和大陸的公司,
你還奢望他們會重視台北嗎?
因此,我覺得三通與否關係不大,
大潮流就是這樣子走,
三通後台灣也不會變得更好。
我個人對三通沒意見,
但不抱持任何期望台灣會因此變好,
倒是台灣應該規劃屬於自己該有的產業,
不管是觀光旅遊、影音製作、文化…等等,
這才是重點。
Soong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已經聽過非常多的例子, 大多數都是現在台灣當紅企業的大老闆說的, 若是當年不鎖國, 開放台灣積極的去大陸闖蕩, 那麼企業的獲利絕對不可能讓股價停留在這種軟趴趴的狀態, 大陸你唸得出名字的大企業, 也將全部都變成台商. 台積電/聯電與大陸中芯半導體是如此, 就連好不容易在大陸手機市場打出一片天的MTK也是一樣, 要是政府早點開放大陸政策, 那大陸還會有展訊之類的競爭對手嗎?
企業獲利得好, 直接影響的就是股價, 受益的就是廣大的投資人, 港股, 中概股, 都是這樣才受到投資人的青睞, 若是把所有的中概股都鎖在台灣, 你想想他們股價會剩下多少?
如今雖然錯過了吃下全中國的黃金時光, 但至少還能奮力抵抗, 至少我們還有技術優勢~ 若是再這麼鎖國三五年, 那就真的為時已晚, 台灣的企業已經無法與對岸競爭, 未來不是倒閉就是被併購....
前面有人提到大陸製的BMW會有人想買嗎? 那我反問你, 十年前的made in taiwan, 誰看得起? 再來想想, 十年後的made in china, 難道不可能推翻你現在的印象嗎? 這個時代不單單比誰的立足點高, 也在比誰爬得快. 台灣以前有另世界各國刮目相看的"台灣奇蹟", 台灣現在的確還有不少優勢, 但是爬升的速度夠快嗎? 大陸已經不停的在創造奇蹟了!
changyc wrote:
三通至少可以讓台灣的...(恕刪)
主要還是看哪方面的產業~
另外,就算三通可以讓企業更有競爭力,
成就的也就是企業本身的獲利,
對台灣整體不見的好,
原因是:
1.我廣東的工廠成本比台灣的工廠低,比較賺錢,請問我是要在大陸擴廠還是在台灣擴廠?
2.照理說,廣東工廠比較賺錢,我就應該投注更多的資金在上面,所以當然縮編台灣的工廠。
3.當我將所有成本和市場放在大陸,那為何我要回頭去投資台灣?
4.工廠一切順利,我全家都已經在大陸生根了,買屋、買車、消費都在這裡,要我把錢留在台灣幹嘛?
造成:
1.原先我台灣的員工就失業了(失業率變高)。
2.台灣消費市場需求變低了(少賣一棟房、少賣一台車,少賣一家人的消費品)。
如果對於上面的現象有誰有良好的對策,
那三通開放後才有意義。
台灣1980~1990年代的繁榮,
除了國際貨幣的流動外(台幣升值,熱錢流回台灣),
主要靠代工產業撐起一片天,
現在大陸承接這兩個優點,
不火紅也難,
台灣企業流入大陸,
你就別太指望他們回來,
更別指望他們會將錢留在台灣。
台灣唯一的出路就是發展屬於自己特色的產業,
但這也是政府一直沒有好好規劃的部份,
期望三通會造成榮景,
猶如我客戶以為買了電腦自己就會變聰明一樣,
沒有這回事啦!
Soong
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