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我想大家真正不爽的是背後的財團 而不是都更吧

Gloria Jean's Coffee wrote: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台灣 有財團敢公然跳出來挺候選人

日本→政府看到財團要90度彎腰
韓國→財團和政府合體
新加坡→國家即企業

亞洲都這樣啦!

sove_i_skogen wrote:
日本→政府看到財團要...(恕刪)




是嗎?!

美國財團看到政府要低頭

Gloria Jean's Coffee wrote:
美國財團看到政府要低頭

哪有,兩黨收錢收超爽的,不然為何一直救金融業?
美國是一直爛下去,然後把全世界一起拖下水…

sove_i_skogen wrote:
學北歐,北歐模式是資...(恕刪)


別傻了
台灣是你要動到我哪裡都沒關係?
只要動到我的財產就跟你拼命?
多拿一分一毫都哇哇叫
少拿才是德政
sove_i_skogen wrote:
麥肯錫是資方大右派,他們的講法早就被打臉了!
沒有「實際失業率」這種東西,若真要算,美國比瑞典還高!...(恕刪)


按那位部落客的文章,
如果用一樣的標準衡量,
美國的失業率還是略低於瑞典:

要達到他們所謂的「實際」15-17%的失業率,McKinsey把他們認為「沒有工作的人,即使他們應該有能力工作」加 到失業一項。McKinsey添加到失業的類別包括:「有潛力的職場候選人」[如大四畢業生等]、「低就業」[即有工作但工時未達某一標準],「有工作能力卻被排除在勞動力之外」的人 [例如服刑、坐監等],以及接受政府計畫的勞工。理性的人會無法同意McKinsey對於類型的選擇以及把那些個人的數目加入「實際」失業率的計算中。本文的分析雖然接收McKinsey的方法,卻反而要問:如果我們使用相同的方法來估算美國的「實際」失業率,會是怎樣的情況?

[中略]

結果是,與美國官方失業率5.5%以及McKinsey估算的瑞典「實際」失業率15.5%相較,美國的「實際」失業率會是13.8%。

如果我們也將兩個國家的監獄與拘留所人口包括在「實際」失業率裡----這是McKinsey分析的原始精神,不過,這部份[指用在美國情境] 並不包括在原始分析裡,原始分析只有針對瑞典經濟情境----那麼,美國「實際」失業率升高到15.2%,只比McKinsey將瑞典監獄與拘留所人口列 入後提出的數據(15.7%)低0.5個百分比。


瑞典的監獄與拘留所人口我沒有資料;
美國的話任何一天大約都有200萬人在坐牢。
(註:引自周愫嫻、Bill Hebenton:「刑罰是知識結構與文化的鏡子:台灣與英國嚴刑重罰趨勢之比較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2期,2010.06)

把監獄與拘留所人口算進勞動力的分母,
對美國的負面影響(即拉低就業率)應該高過絕大多數其他國家吧?
rexjian wrote:
美國的失業率還是略低於瑞典:

那是好幾年前的數據了,現在美國的就業率遠低於瑞典,你知道嗎?
好幾年來,瑞典的就業率一直高於美國
瑞典政府的財政是收入大於支出,美國剛好相反

rexjian wrote:
把監獄與拘留所人口算進勞動力的分母,
對美國的負面影響(即拉低就業率)應該高過絕大多數其他國家吧?

這是謬論
因為沒有「實際失業率」這種東西
失業率定義為「失業人口/經濟活躍人口」

失業率是不能跨國比較的
因為政府可以把部分原本失業的人口歸入「非經濟活躍人口」,而美化失業率數字
美國、台灣、日本,都這樣玩官方數字

你看美國的資料,就會發現,現在失業率下降一點點,但非經濟活躍人口可是上升的!
別光看新聞的片面之詞,要查證,請去查官方統計數據,而且定義一定要看!

美國有佔領華爾街運動,瑞典沒有
瑞典的失業津貼不是想拿就有,而且領那些錢也只能糊口而已,根本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所以北歐不是像大家想得那樣不工作就可以擺爛
哪一國的內部問題比較嚴重,大家心中都有底吧?

美國的優缺點是:白領座領高薪,藍領領低薪,政府拼命花錢,政府金緩財團,工作難找
瑞典的優缺點是:藍領領高薪,白領賺得和藍領差不多,政府努力維持財政平衡,工作難找

Gloria Jean's Coffee wrote:
是嗎?!美國財團看到...(恕刪)


台灣的財團也是一樣啊
二次金改多少財團爭相抱大腿拍馬屁啊

國民黨的惡,都是從民進黨嘴中聽到;  民進黨的惡,卻是親身經歷體會到的。

sove_i_skogen wrote:
瑞典的失業津貼不是想拿就有,而且領那些錢也只能糊口而已,根本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所以北歐不是像大家想得那樣不工作就可以擺爛
...(恕刪)


近2年來瑞典的失業率在7.5%~8.5%之間,
(如圖)




如果這些失業的人失業津貼不是想拿就有,而且領那些錢也只能糊口而已
那麼扣除非勞動力人口後,
瑞典應該有一成以上的人在貧窮線上掙扎、勉強以津貼維生?
rexjian wrote:
如果這些失業的人失業津貼不是想拿就有,而且領那些錢也只能糊口而已,
那麼扣除非勞動力人口後,
瑞典應該有一成以上的人在貧窮線上掙扎、勉強以津貼維生?

一定要找工作,或是參加就業訓練,才能領失業津貼 (原薪七八成,但有上限)
不過,與其領失業津貼,不如直接到政府部門找短期工作

瑞典底層百姓的生活品質,至少是全球前五的(挪丹瑞荷盧五國最優),這你就不用擔心了
大部分先進國家底層百姓的生活,都是很痛苦的,台灣更苦…

〆參考:瑞典失業保險制度
〆參考:北歐模式

瑞典、丹麥、和芬蘭的失業保險制度是全球獨一無二的
稱為「意願性失業保險制度」
可以避免養懶人的情況發生
另外我覺得 BOT是一個爛主意
尤其是在台灣
跟本是讓財團一種合法魚肉一般平民百姓的政策
請看 ETC 高鐵
都更其實也是另類的BOT吧
就像海角七號中的經典名台詞
"什麼都BOT, 海也可 BOT, 山也可以 BOT"
台灣都被 BOT 去了

BOT 真是一個好發明 可以讓財團 合法壟斷魚肉民眾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