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台大醫學院院長:「我也考不上」,推甄不利弱勢小孩。

oldchang1205 wrote:
不然要面試幹啥,全部都書面審查就好啦...


強者我朋友現任xx學會秘書長,他們理事長的小孩高三,已經常常帶去各場合和叔叔伯伯們問好了.

要面試幹啥?你說咧?當然是找出真正”適合”讀xx科系的人嘛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加藤老鵰 wrote:
美國之所以能有這麼多秀異人才,是因為資源多錢多,全世界都把最優秀的讀書種子送過去了,不是因為那套名流近親繁殖制度,如果今天哈佛耶魯史丹佛收到的學生全是那些高社經階級的二代,這國家早就亡了....(恕刪)


他們的確是收了不少這種類的學生
只是要畢業也是要靠本事
一個學生的面試時間能分配幾分鐘?這麼短的時間,就能知道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只能說面試委員都是"神"啊!
cowboytwn wrote:
恢復聯考,才是王道..

其實指考就是聯考

問題是年復一年,學測名額年年增加,指考名額年年減少

真可悲啊!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ebola01 wrote: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恕刪)


這個院長顯然不參加推甄作業很久了.

不論推甄制度如何演變,在校成績與學測成績永遠是最主要考量因素,推甄資料做得再華麗,也不會產生鹹魚翻身效果.當然,有其他特殊表現或口試反應特別突出,是有加分效果,但那基本上是錦上添花,更何況很多系所根本就不口試了.

其實推甄制度最大的功能是逼高中生在升學前好好了解他要唸的科系學校,畢竟製作推甄資料還是得自己做點功課纔行.推甄制度也可以某種程度幫學校篩選出極端的書呆子,避免收到不適合的學生.

oldchang1205 wrote:
哈佛 耶魯 史丹佛 基本上也大部分都是高社經階級的二代 這點是不會錯的

因為美國大學申請也是很看重推薦函的, 這些高社經階級很多都從這些學校出身

要推薦自己小孩去這些學校當然不是什麼難事,因為他們很多捐款都是來自校友
...(恕刪)


美國的教育制度是典型資本主義的產物, 以高額獎學金, 吸引全世界頂尖學生, 以研究計劃與薪資吸引高級學術人才, 但如果修過比較教育對各國教育制度稍有涉獵, 就會發現除美國外, 全球主要國家的高等教育, 如德, 法, 加, 澳, 鄰近的日, 韓, 星, 港等, 都以公立教育為主.

因為教育除了具有促進社會階層流動外, 更要弭平知識落差, 否則, 民主政治只是空談. 大學推甄制度的最大弊端就如歷史上的'九品中正制度', 重要學門與工作逐漸出現近親繁殖, 攀附關係取代努力苦讀與天資, 社會的不公不義將更甚以往.

美國教育的弊端可以從其財富集中度的惡化看出, 根據IMF首席經濟學家 Raghuram G. Rajan 指出'1975年薪資所得位於第90百分位數的平均收入約為第10百分位數的三倍左右; 到2005年, 前述差距擴大到五倍. 所有的所得增幅都集中在頂層,...'(金融斷層線, Goldin & Katz, The Race Between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52) 去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 就是底層民眾對社會結構不合理的反撲.

如果我們要避免步入希臘西班牙等國後塵, 那我們就要更重視公共資源的合理分配, 其中涉及世代分配正義的教育制度更是大家應該關心的公共政策.
這正是: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ebola01 wrote:
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恕刪)

ofdma wrote:
這個院長顯然不參加推...(恕刪)


大大講到根本問題了
問題是現在高中生絕大部分,真的不了解自己的性向興趣
填寫科系志願,通常都依親族長輩的企盼或未來工作環境的現實
就算不喜歡也要修飾我很熱愛,甚至刻意參與相關活動找佐證資料
希望獲得青睞。
想不出面試人員,真的可以在十幾二十分鐘內
就認定他是該系所要的學生?
好神

wanga wrote:
大大講到根本問題了問...(恕刪)


若像歐美一樣用高三成績申請大學大家會有意見嗎?

若有英檢或托益成績的優先錄取

跟國外大學一樣 台灣也可以效法

而且辦聯考的錢都省了

就指考和推甄哪一個更不利?

當然是推甄,弱勢光是學業要追上就已經不容易,
更何況外加一些有的沒的。

至於推甄就能找到更合適的學生?不知道有無數據支持?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