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uel*Lin wrote:
有錢人看到的慈濟跟一般人眼裡的慈濟是不同的
錢捐越多,身上穿的制服就越高級
樓主看到的穿旗袍一定比藍衣白褲的那些捐的更多錢
我很討厭慈濟的很多事,但是你說的一點都不正確
不要再一直傳旗袍是需要捐較多錢才能穿的
我再說明一下,避免大家一直傳錯誤的觀念
1. 慈濟只需要每個月繳月費,就可稱之會員(收錢的就是那群穿旗袍的叫委員)
2. 籃衣白褲的是志工,需要經過培訓
3. 穿旗袍的叫委員,需要更多的培訓及具備吸收會員(下線)能力
4. 一次捐很多錢或是在一定時間(很像是兩年有錯請指正)內捐到一百萬的叫榮董(榮譽董事)
當然,通常旗袍捐的錢會比藍衣白褲多,但不是必然,大多是因為年資與虛榮心或愛心使然。
也有很多只捐錢不穿旗袍或藍衣白褲的.......
以上供大家參考
慈濟應該要注意他的財務公開透明的問題,一個吸納掉那麼多資源,若是沒有好好的監督很容易排擠其他人的。
再者是,慈濟跟銀行一樣已經到大到不能倒的樣子,所以有很多善霸的問題,用他的方式及文化去霸凌不同文化的人,也很嚴重。
我對該團體的印象就越來越差
加上後來在火車上看到該功德會的成員舒服的坐在椅子上吃吃喝喝
卻無視一旁站辛苦站著的白髮老婆婆
嗯...
印象更差了
除非藍衣白褲 胸前有白色蓮花不是該功德會的
不然我還真不知道哪個團體的標緻跟他們一樣- -
台灣人,貪財怕死要面子;凡事都要爭面子,說到會死人,面子可以不要,聽到有錢賺,命都可以不要...
再把自己的財產捐出來,這樣在01神人的眼裡才算是好人,才算是做好事
我承認,我做不到!神人們,你們呢?
佛祖離世前也承認,有些人因為貪圖世間的享樂,他的佛理也度化不了他們
所以說"佛度有緣人"
當時,已有弟子在推行,不用出家、不用刻苦修行,也能得道的佛教分支
佛祖知道後,不但不生氣,還非常高興的說:我度不到那些人,就交給這各弟子來處理了
魯國有法令規定,凡是有魯人將被賣到其他國家的奴婢贖回,魯國政府會頒發獎金給他,子貢曾自行花錢贖回被賣到別國的奴婢,卻不願領取獎金。(子貢善理財,家才萬貫)
孔子知道了,很不高興,就教訓子貢說:『賜呀!你這樣不對唷!如今,魯國人有錢的少、貧窮的多,你把人贖了回來,卻不領受獎金,讓人以為拿了獎金就不算廉潔,那以後還有誰敢去做到別國贖回國人的好事情呀?』
子路見到有人落水,奮力將他救起,對方送他一隻牛為答謝,子路欣然收下。孔子聽了,非常高興地說:『以後魯國見義勇為救人於溺的會越來越多囉!』
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子貢不領獎金應該是很好的,子路接受贈牛應該是不好的,但孔子卻稱讚子路而責罵子貢。為什麼?
上人一生刻苦,基金會大到目前這種地步,總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上人為什麼不說?
為什麼仍然要人"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過好年"?
只要還有在行善,無論多小,無論其他的表現如何,總是令人稱善的
神人們?你們有多久沒有行善了?讓座、扶老婆婆過馬路、丟零錢到創世的募款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