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月亮 wrote:
我的重點是軍公教的退輔福利制度,造成國家財政支出的無底黑洞...(恕刪)
這觀念錯了。
我國的公務員待遇水準跟二三十年前相比,並沒有突飛猛進。
與其他國家的成長相比,甚至可以算退步的。
而在二三十年前,沒有企圖心的人才會往高普考去鑽。
不然成績優異的畢業生,哪個不是往企業或創業去發展?
今天卻倒過來了,這是整體環境衰退的可悲。
我國公務員的待遇和退休制度,也僅是以「消極防弊」的觀念來建構。
也就是說,不管你有多少本事,國家要的只是公務員別作怪,想要大展身手,那是不可能的。
幾十年下來,政府效能的提昇,就大大落後了。
即使如此,如果你不保障他們的退休生活無虞,那豈不是變相鼓勵他們濫用職權去舞弊,以求富貴?
這樣當然不用退休金啦!可是造成的問題誰敢面對?
就像一些落後國家,哪個警察靠退休金吃飯?
或者像軍官,根本明著賣槍賣彈,甚至燒殺擄掠樣樣來?
如菲律賓、緬甸等國,真實情況就是如此,他們的國家弊病,有人解決得了嗎?
如果談到「積極創造公務員的人力價值,提升政府效能」,那我們討論的對象應該是新加坡。
不過他們的公務員待遇可好啦,照原先的邏輯,豈不是動搖國本?但實際成效又如何呢?
打個比方,我們台灣是給六十塊,要他做八十分的事情,結果基層心生不滿,只願做四十分的事情。
新加坡是給了八十塊,可是沒人敢做低於九十分的事,社會風氣擺在那,丟不起這個臉啊。
兩者高下立判。
台灣是個缺乏工業資源的島國,所以經濟成長的動力永遠在於「賺外國人的錢」。
目前的問題,是出在產業對外競爭力成長度不夠,和對內的社會公平機制不良,這才是具有「主動性」的因素。
公務員的體制向來都是「被動性」因素,你花再多力氣去搞,社會也不會有什麼實質成長。
就像一家公司,如果賺大錢的話,大家吵的都是哪個領域誰搶著包辦,爭的都是分幾百萬幾千萬。
如果賠錢的話,那就完全沒出息了,連誰用幾張衛生紙都可以吵一上午。
談這個問題要很留心。
要指著人家的鼻子罵之前,有沒有先看過人家家裡多少口人靠著那一份薪水吃飯啊?
大環境不佳,大財團老闆的肚子可沒瘦了半分。
真正瘦的都是「不能創造薪水以外利潤」的基層,難道公務員就不屬於這類人嗎?
民間就業者的退休制度不好,該負責的人是這些開公司印股票的有錢人,社會不應該一句「尊重市場機制」就不管了。
真正的剝削者,絕對是這些「可以創造薪水以外利潤」的資本家。
現在這樣談事情,就好像風災以後去鼓動漁會的人,到農會抗議政府補助太多,對於社會有幫助嗎?
其實都是可憐人。
對於國外的競爭者來說,絲毫未增加競爭風險,反而只是削減我們自己的實力,徒增他人個個擊破的機會而已。
這個邏輯,韓國人都懂了,我們為何不能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