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台語文教學時間,「豪洨」要寫成「嘐潲」~

sove_i_skogen wrote:其實那位成大台文系的...(恕刪)


這裡大家因該有些事情跟我會共鳴~

『誰★看★的★懂★阿!?』
今天不砲人,就會增加伺服器的資料量,DBA會難受,蔣大看了也會不爽的XDD

chen_2116 wrote:
台語就是漢字,日據時代台灣人學的是漢文,現在你們看到KTV上的字就是漢文

所以就是我們現在用的繁體中文囉?

chen_2116 wrote:
台語有其文字,台語用...(恕刪)


什麼系統.只是音調有些差異用詞不同而已那有什麼新的系統

Hope`& wish wrote:
所以就是我們現在用的...(恕刪)


漢字
genechen wrote:
我覺得卡啦ok上的台語歌詞很容易懂.一般人也常看到
為什麼不用.反而用一些生澀字.看都沒看過.音也唸不出來

因為台語保留古漢語的很多特色,所以有相對應的文字,但絕對不是隨便抓一個國語的近音字。
有些字真的是非常艱澀,須從康熙字典搬出來,但這些字不多,多半是所謂的「羅漢語」,例如男性外生殖器。

Super 8 的後兩字「膣屄」tsi-bai,第一個字是「姦」kàn (英:f*ck)
黑蘭嬌 的後兩字「鳥」 lān-tsiáu
教育部台語字典-內部器官圖
狼0226 wrote:
是誰一直再說閩南語沒有文字.閩南語根據考證至少可追溯到晉朝時的官話也就是國語

一個國家語言會沒有文字.況且做為國語的地位一直沿襲到唐朝.然後唐未中原動盪

人民避難才播遷到福建.才把這種語言帶來.事實上連唐詩都應用閩南話唸才是正解

只是閩南話算是古音.有些字因為少用.千年過去就流失了造成有些音字對不上而已

什麼叫做閩南語沒有文字


一個語言的發展,可以從很多地方看出來
可惜文字沒有聲音,無法判別當時的發音為何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語言的演進
也可以從"戲曲"這個活古董判斷當時的發音

崑曲,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劇種
其發跡處是江蘇的崑山縣
用的是崑山腔

崑山腔是據有代表性的南方官話
因此崑曲又稱為"水磨腔"
意思就是不似北方高亢有力
而是充滿南方的細緻低吟似的內斂韻味
所謂吳儂軟語,就是這樣來的

中國語系大致分北方與南方兩腔
南北的發音方式頗有差距性
正因為發音有差異,南北方所發展出的音樂或戲曲
也有很大的差異性,北方較鏗鏘直接,南方較委婉細緻
雖有差異,但因為文字相同,因此也不會差距過遠(像是中文與馬來文的差距就夠遠吧~)
因此雖有南腔北調,卻仍然可以溝通,只是保留其自己的獨特口音而已

我們現在說的普通話,就是北方所使用的官話
北方語系特點就是沒有"入聲字"
入聲字是秦領以南,南方語系的特色
閩南話,蘇州話,上海話,寧波話,粵語等都有入聲字
不是只有閩南話才有

蘇州話(以崑山腔為代表性),與浙江話,上海話很相近
而崑曲,就是沿用這幾個地方的語系所發展的劇種
在古代,許多文人雅士都曾在昆曲上努力過,撰寫劇本
如大家熟知的"西廂記","牡丹亭"皆是
因此在語言學裡面,崑曲所使用的語言
才能代表當時南方普遍流行所謂的官話

當時的南方官話,崑曲裡的劇本正反映了當時的文字
正是我們限在所用的正體中文字
雖然有入聲字,雖然發音跟我們目前講的北方官話有些出入
但是看著文字,仍然可以正確的讀唸出來
而寧波話,福建話(閩南話),粵語,跟蘇州或崑山腔比起來
一般較認為比較偏"方言",方言特色就是語助詞較多
而語助詞在官話上比較不利於書寫,例如粵語的語助詞就相當繁多
硬要用文字寫出來,就像我們現在看到的廣東式中文,對其他語系或方言的人來說就艱澀難懂
這也是為什麼官話,會成為"官話"的原因
因為它可以書寫,一字一音,沒有多餘的語助詞與發音,

承上
正因為蘇州腔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官話
因此文人雅士無不致力於崑曲上
現在崑曲以無形的文化遺產姿態,活躍於表演舞臺上

以上是以戲曲的語言角度,以及流傳下來的戲本,對於南方語系所做的考證
戲曲是活古董,很有作為語言學考據的參考價值

也許你只接觸過閩南話,了不起接觸過粵語或客家話
但若你聽過蘇州話,上海話,寧波話,浙江話,客家話
就會發現這些地方語系都有共同的特點

小時後教唐詩的老師也許這麼說:"用閩南語唸唐詩很有原味喔~~"
那是因為閩南語在台灣是多數人熟悉的語言,用此舉例再適合不過
但並不代表只有閩南語才是唯一古音,也不代表只有閩南語唸唐詩才是正解
閩南語不過是南方語系的一種,用其他南方話唸古詩也是可以的
因為他們都有共同的特色-----入聲字

我們現在說的是北方官話,沒有入聲字,當然唸起唐詩來韻味全無
有機會可以聽聽看崑曲裡對白與咬字的發音方式,用古代的南方官話唸唸看
也許比用福建閩南語唸起來更有原味

至於KTV上的台語歌文字
就像有人惡搞印度麥克的歌曲一樣
硬把文字唸法套上去而已,為的是容易發音
但充其量只是唸出與閩南語發音相近的"國語發音"而已...(講官話發音也行)
並不是真正所謂的"閩南語或台語"的文字

tszshan wrote:
剛剛發現的網址不過說...(恕刪)


往往會有人喜歡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
nnnnnnnnnnnnnnnnn nnnnnnnnnnnnnnnnnnnnn nnnnnnnnnnnnnnnnn gun gi by fa bu qi lai

edison01 wrote:
雖然台語是很美的語言...(恕刪)


不同意+1
reebok99938 wrote:
往往會有人喜歡把簡單的東西複雜化

簡單=嘴砲
複雜=學術

你覺得文字可以靠嘴砲活下去嗎?
台語用的文字是國字,而且也很好理解,那裡複雜了?
羅馬拼音是音標,是用來輔助的。
大家會覺得羅馬拼音很難,那是因為台語本來就很難,光是聲調就搞死初學者了!
KTV裡的台語字幕雖然有些容易發音,但是幾乎都失去原本的意義,基本上就是注音文而已.這樣的做法和對岸很多簡體字以音簡化替代不都是一樣..... 漢語中文字意義的穩定性遠比發音高很多.這些KTV的注音文到
以後不過變成文字考古學者的飯碗之一....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