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c006 wrote:國語不等於北京話普通話也不等於北京話 ...(恕刪) 當年清朝取得政權,各地的官員講的話都聽不懂,皇帝設立「正音班」,讓各地的官員學習官話(北京話)。國父推翻滿清後,為加強各地的連絡,也搞個國語,當時國語想要以北京話為基底,融入大江南北的方言語系,搞到只有一個人會說,好像是趙什麼的,是民初的語言天才,跟衛斯理差不多。史稱舊國音。因為太難了,沒人會說,所以再從北京話刪減一些,比較好唸,史稱新國音。我在新店的眷村,有聽過純正的北京話,還可以唱京劇呢!一句都聽不懂的。
sp0609 wrote:認為閩南語到台灣就變得不一樣的的人,其實可以去對岸的福建逛逛,是非黑白自然一目了然,沒什麼好爭辯的. 我倒覺得北部的閩南話跟南部的閩南話也有一些不同耶如要正名,應該是"北台語"跟"南台語"當然啦!為了區域平衡中部應該也來個"中台語"哈.....感覺還是客家人比較"安靜"都不會出來爭客語在台灣的地位客家人!贊啦!
sp0609 wrote:認為閩南語到台灣就變...(恕刪) 台灣的閩南語融入太多日式英文或日語,如摩拖車、退後、蘋果等。台灣文雅的閩南語,在日治時代與老蔣時代被破壞一空,在日治之前,四書五經都可以用閩南語唸,之後全部斷層。直到讀經班盛行,台南興起台語讀經班,這才恢愎一些些。因為出現斷層,所以日治時代大量的融入日本語,南部鄉下老人家講的台語,我大約只能聽懂七成,有些口音與悝語或是辭句,是北部不常聽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