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騎馬作戰是假的史實都是無馬的日本馬矮小,主要用來運貨、傳令縱使將領可能有馬騎但要打真軍硬幹時,一樣必須下馬作戰有人會說那赤備呢?赤備只是精銳部隊的代稱不是專指騎馬的傻傻地玩電動、看電視會越來越笨光榮、NHK大河劇要負最大責任
說到日本騎兵,跟史時考究出來的日本戰國,大家應該會哭吧日本馬匹十五六世紀,高度只有一百三十五公分就跟秋田犬一樣,您能想像騎秋田犬作戰的英姿嗎...至於日本西化之前,百姓相當貧困,這在日本自己的書籍都有提及營養不良的後果是,十五世紀平均身高僅有一百四十五左右武田信玄旗下名將山縣,屍骸完整,日本人自行建定還原,其身高為一百三十五到一百三十七公分所以當時中國稱日本為倭國,其意是矮的意思,中國東北人身高當時平均一百六十五到一百七相較西洋也是算矮,但是對比日本高一個頭以上僅針對前述的日本馬很矮作補充並沒有歧視什麼,因為我也是日本戰國迷,從國中就開始研究人本來就是一代一代,當時日本環境就是這樣要是說戰國我欽佩誰首推織田信長,他是創新根改革派的人物,也是市場經濟的提倡者,雖然不清楚它本身有沒有清楚這概念但是他的政策都朝這方面發展,應該算是種遠見一般大名有兩個人,一個是尼子經久,一個是毛利元就尼子從幕府追討到建構山陰山陽地方最大勢力,連自己後代命運都通曉,死前遺願還讓毛利跌一下毛利更是聰明,直接交代後帶不要爭天下,安守領土世代平安就好,毛利籓一直保存到明治維新我也認為很有遠見至於豐臣我不欣賞,德川也是,當然是個人原因,也許有人見解不同此外我還欣賞一個人,也許沒人能理解今川義元,其實頗有才幹,文武兼備,把駿河建成經貿風雅之都,運用外交武力手段掌握駿遠三,百萬石其實很多很多人對他評價很正面,例如德川家康傳作者,司馬遼太郎他寫過今川的士卒很有紀律,軍隊行動時敲小鼓,還佐以音樂,頗有中國古代風雅在當時戰國連上杉武田都會抓人求贖金的普遍風氣下,這種情況很難得義元此人自律甚嚴,讀古書,體恤百姓,重視建設跟水利(當時人們給他稱號是東海道第一神箭手,後來很多遊戲莫名奇妙給了德川家康,不過這裡的神箭是指獵取土地或實權的意思不是說人會射弓箭)其內政更是一絕,今川分國法,連武田都是學他的,他算最早的此類內政名家帶領今川家成為當時日本最強大名 (1550 左右,只有他有百萬石實力,遊戲裡面領土分佈跟史實有差距)今川要是不被突襲而死,他是最接近天下的人物其實今川軍是很能打的,直到他死後他兒子作為讓家臣團離心,才逐漸喪失戰力
球德洛 wrote:最近在玩戰國BASA...(恕刪) 如硬要選...我喜歡用織田信長它比較聰明又不太老步兵與鐵騎都還算中上武田信玄馬術有強步兵不太行沒有織田聰明重點是太老了.導致後期戰力會下降也會老死掉德川家康一開始國力就不錯這樣難度不高就不好玩了豐臣秀吉後起之秀一開始是家臣不能選後面的年代獨立了也變得太強什麼都有了選它很難會輸.這樣也不好玩話說我家老一輩死去有留一尊很古老的日本軍神的銅像給我叫做:大楠公祂是騎馬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關公
誰有比較高評價?我個人是信長>秀吉>信玄>家康信長是一位有新思想,且有大格局的領導人物,但過於殘暴,火燒比叡山,屠殺伊賀鄉,鎮壓一向宗,為了達到目的,不管造成多少犧牲他都無所謂,因為他的信念是天下布武,但也或許是他過於強硬,導致重臣光秀叛變,命喪本能寺。我對信長的看法是[為了達到目標,突破所有阻礙]秀吉身為信長遺志的繼承人,他是位頭腦靈活,可硬可軟,能屈能伸的人物,面對家康採用外交手段,迫使家康稱臣,對北條家卻採取圍城滅國的手段,在日本戰國時代十分重視身份地位的時代背景,秀吉以區區的平民身份到後來的太閣身份,一直為日本人所津津樂道的,但晚年秀吉派軍遠征高麗失敗,不但讓當時日本消耗人力物力過鉅,各勢力及民間也醞釀很深的不滿,更重要的讓豐臣分裂成兩派,也是導致日後家康能順利推翻豐臣家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對秀吉的看法是[為了達到目標,使用任何手段,使局面轉為對自己有利]家康是一位很能忍耐的人物,先後臣服信長跟秀吉之下,最後卻能一統日本成為德川幕府的創始者,不得不說好險他的命夠長,而優秀的家臣團也是他能稱霸日本的主因,基本上跟信長不同,我認為家康是位十分保守守舊的人物,從他的鎖國政策及禁止基督教也阻礙日本進步的主因,我認為他之所以能統一日本並不是因為他的能力特別優秀,而是當時的情勢有利於他,簡單的說就是天命也。我對家康的看法是[為了達到目標,就等到適當的時機在採取行動]武田信玄事實上是位很倒楣的人物,甲州地理情勢易守難攻,又盛產黃金,當時信玄不但擁有日本第一武田騎兵團又有優秀的家臣團,又與今川、北條等強國同盟,在軍事、內政、外交可以說無懈可擊的情況下,想要拿到天下應該不難,但是偏偏出現個軍神上杉謙信,阻止了他的野心,若不是謙信這號人物的出現,我看日本的戰國史可能要改寫了,信玄與謙信的龍虎相爭,消耗了他人生最精華的時間,也讓武田消耗不少國力,更使武田失去了許多重要的名臣,雖然武田信玄在上洛的途中,在三方原大敗德川、織田聯軍,但已是強弩之末,不久就病死了,他的死也讓武田家的命運由盛轉衰。我對信玄的看法是[既生信玄,何生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