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從工程角度,世界上有哪個地質類似蘇花公路的地方,興建了公路


想不出來 wrote:
Dictionary...(恕刪)


對不起;已更正。
Hope`& wish wrote:
等你有走過北宜高雪山...(恕刪)


小弟走過了啊!!難不成開闢雪隧不是一項很艱難的創舉嗎?
小弟之所以會這樣說並不是在嘲笑那些辛苦的工作人員;而是那些不知民間疾苦的官員們,
如果這樣解釋;您還是無法苟同的話請告知,小弟會把之前的留言改掉,謝謝。

rtx_itd wrote:
字典會拍片的嗎?看了...(恕刪)


對不起;已更正。

任何工法都是很危險的;包括打隧道,但似乎打隧道是所有施工方法裡面最安全的,然而如同您所說的;這樣已經毫無意義了,所以小弟才會覺得那些官員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但您覺得小弟那番話有不妥;請告知,小弟會把它改掉。
台灣跟歐洲或中亞高山鐵路、道路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台灣的雨量太集中也太大。

只要水一多,任何堅固的道路設施都可能因為地形被改變或者土壤鬆動而產生災難。
台灣多雨水,多地震,多強風........
adolph_angel wrote:
對不起;已更正。...(恕刪)

Elton3646 wrote:
台灣多雨水,多地震,...(恕刪)


或許保持現有公路適時實施交通管制;讓大型載重車與轎車分行並於雨汛期實施禁行或視況放行才是多贏局面吧。
個人感覺一條花東必經的交通要道,當然要做好,無關環保假議題
一堆住在西部繁華交通方便的人,不斷指點
好像我有的你不准少,你想有我不給,我還要管到你家裡
其實都是自私心態
環保和方便安全的交通,觀光的發展可以並存
環保是正確的,方便安全的交通是需要的,
錯是錯在胡亂無管制的開發,搞的像東埔溫泉、廬山溫泉,清靜農場。這是人禍,不是環保議題

像義法 立古里亞到蔚藍海岸 從熱那亞到坎城 也是懸崖峭壁,夾雜像東澳 南澳 和平的沖積小三角洲




如果沒有方便的高速公路網,那 摩納哥、尼斯、聖摩瑞、芬諾港這些著名的觀光勝地還不是跟東澳 南澳 和平一樣無法帶來高收益高品質,低物染,有規劃,避人禍的舒適方便安全發展。
對不起!鐵路跟公路基本施工方式完全不同,光一個路基的透水性及對環境傷害就有天大不同,你如果有興趣可到圖書館查一下資料,就可能了解其中差別!!!

kingstarsueme wrote:
個人感覺一條花東必經...(恕刪)


你說的這些地方我去過!!

看起來是很危險(個人覺得比蘇花可怕)

但是那裡好像沒有颱風,至於暴雨我不確定!!

我覺得下大雨和颱風對山區公路的影響很大!是不是因為這樣,使蘇花在maintain上比較困難呢?
很多人拿瑞士或者是阿爾卑斯山的高山隧道,或者是英法間的海底隧道來比喻蘇花高的可行性,其實不適很恰當。
台灣東部颱風、地震跟暴雨的頻率遠較世界其他地方高,加上因為板塊運動所形成的破碎地質,拿來蓋高速公路大概也是世界創舉,我想開板大也是這個用意,世界上還有其他相同條件的地方也進行高速公路的開發?

至於,說啥西部不要管東部的事,更是狹隘的心態,我們都是同一個國家的人,沒必要分啥彼此的,東部也享受西部不少資源不是嗎?真的要算是算不完的,誰家旁邊願意蓋垃圾場、水庫或核電廠,蘭嶼也不願意放置核廢料掩埋場,大家都是資源共享禍福與共。

日前某台政論節目有來賓說,十年來在蘇花公路因意外死亡人數近千人,我想大家都是感同身受,但是這個案子的開發其實關乎的,不只是一條高速公路而已,而是幾百億甚至上千億的人民血汗錢,長達10年以上的交通黑暗期,以及環境永久性的摧毀。

這20年來蘇花高這個議題反反覆覆,也經過2次政黨輪替,懸而未決其實是有它的困難,當年的雪隧殷鑑不遠,到目前為止雪隧這個政策對錯也尚未蓋棺論定,所以蘇花高的討論必須要凝聚台灣大多數人的共識和梁各種意見的空間才能夠推動,甚至是國家未來20甚至是50年的定位,以及花東未來產業發展的方向。花東不需要跟西部一樣變成北部的糧倉跟後花園,一條蘇花高也不需要為了往返北部的礦產、農產跟遊客興建,花東應該要有自己的方向,自己的步調。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