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menco wrote:
我有朋友在友達工作
大概知道他們操的原因
幾乎是一人當兩人用
其實每間公司的制度及領導方式不同
也不見得小公司就較操或是大公司就較操
不過也不需要覺得涼的公司就較差
有些轉移了話題就不深論了
該不會這麼剛好也有朋友在廣輝所以覺得友達比較操吧!
既然知道每家公司不同...就不需要用兩個肯定句來說這件事吧!!
每個工作有每個工作的難處....
既然不處於其中...就別去說些易造成誤會的話
在這件事裡...就算降職任用的話..
衝擊較大的應該會是管理,業務,行政,研發等這類的單位吧...
李董也說了合併不需要一加一等於二的人力...
如果你是老闆...對這些單位應該也是不續用..或是降級任用吧
其他單位為縮短合併的陣痛期,重新審核職等應該是會啦!!(去蕪存菁!!)
但是應該是不會有太大動作..以免人才流失
就向版主說的..合併對員工衝擊較大的應該是年資,年終,分紅...這類的問題!!
合併後如年資重新計算..是否發放遣散費重新任用...
如果年資照算..年終,分紅要怎麼給...這才是比較大的問題!!
工作上既然合併了就是同家公司的人..同樣是公司的資產...沒什麼好屈辱的吧!!
也認了,友達整個廠的工安只有幾隻貓但是廣輝電子是要擴編一個處,誇張吧!工程設計能力也有問題,好心提醒跟溝通換來要打報告及質疑另外還被罵,一直搞到最後我才知道都是綁標的,
難怪我聽到一個工程師說他一個月接近十萬,起初我還不相信也問過其他工程師到了最後我才知道他連紅包都算,離譜,現在可好友達一接手一些友達過來的主管就會開始清查工程報價清單
及零配件價格,都是一筆爛賬,降級還好就怕被整到離職,但我想我的一些廣輝電子的好友們,你們快翻身了,雖然你的努力不見得會被採用但也不會惡整到那麼離譜,大家加油!
danny wrote:
廣輝電子會搞成這樣其...(恕刪)
原來企業文化才是決定一家公司的競爭力阿
我做過幾家電子廠工程發現,那也不能說是綁標,而是產業迅速擴充的結果
各家公司除了挖角外,並沒辦法短期內訓練出那麼多工程人才
你想想想看,一家公司光公用設備的水、電力、氣體、化學、機械等等那麼多專業
真的能一下子培養出那麼多人才嗎?
很多主辦人員經驗不足為了不出差錯,乾脆就都由某些大廠商長期把持他們的工作
當然廠商也會想辦法回饋一些給主辦的工程師
這都是台灣一切只追求速度的結果造成的阿
像上次我做過的面板線,一些安全裝置都還未安裝完成,主事人員也不管(大概也不敢上報)
就是每天照著進度試產,也不給你時間安裝,那些可憐的工程師阿,什麼時候會出意外大概也不曉得吧,
還曾經發生日籍技師受傷集體罷工抗議事件
(當然也是不了了之)
我朋友去年發現台中某間小面板廠更慘,生產線最資深的竟然都是那些外勞
流動率高到看不到半個台灣幹部,新人進去還要外勞帶你怎麼做

(其實外勞也是一知半解)
Q 產能約為 A 之 1/3
但 Q 的人員約為 A 的 2/3
直接套用 A 的組織/人力/work loading 架構
Q 目前並不需要那麼多人
無形資產:
公司/人員整體的
專業能力
做事態度
組織架構
還有差異最大的成本觀念
平均來說
Q 與 A 目前還未達到同一個水平
Q 的工程師若不降級
相對來說 A 的工程師就要升級
否則管理階層就要很有藝術的解決 A 基層的反彈
現實面
當然多半也會採用減少而非增加支出的方式
如果目前隸屬 Q 的部門不去蕪存菁或急速成長
A 一季賺的恐怕還不夠 Q 兩個月陪(例如本季)
這變成公司競爭力與生存問題
也許大多數朋友會覺得
Q 的員工似乎任人宰割很可憐
但反過來想
若 A 因此無法獲利
損失最大的不一定是目前在 Q 的工程師們
不過不管在那裡
職場上就是要不停地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
有點嘴炮
但似乎真是這樣
以上僅個人意見
如有冒昧
敬請海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