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kyo wrote:就是因為台灣都是水泥房所以建築物才會都這麼難看orz日本建築就算是過百年了看起來也是古色古香真希望有那些改造名人來台灣改阿記得有一集的設計師還是美女流口水(恕刪) 這點我倒是有點無法苟同...你可以去看看日本比較南方的建築, 也是水泥建造的多北方比較沒有颱風的困擾, 才木造屋多...可以去研究其奧妙所在...
聽日本的朋友說過他在雜誌有看過跟節目合作的幾位建築師採訪,有些案子實際上建築師會虧本或者耗很多時間在這個電視的Case。因為能上電視宣傳,節目也會慎選建築師,有消費糾紛、業界名聲不好的都上不了。即使如此能夠被選中的仍是九牛一毛,所以建築師一旦接到案子都要很用心(比對待一般Case還要投注心力)。我覺得台灣應該可以仿效這種節目,找優秀的建築師發揮專才(需公開遴選過程避免廣告化、商業化),民眾懂得挑選優秀的建築設計人材,建築裝潢業界也能真正聽取客戶的需求順應市場。
我也覺得台灣可以仿效這類的節目,但我很不想一直看到主持人及來賓藝人們一直在旁邊做音效…看得都不知道節目的目的是在內容還是主持人或藝人了~xDEizoT766 wrote:我覺得台灣應該可以仿效這種節目,找優秀的建築師發揮專才(需公開遴選過程避免廣告化、商業化),民眾懂得挑選優秀的建築設計人材,建築裝潢業界也能真正聽取客戶的需求順應市場。
hikyo wrote:就是因為台灣都是水泥房所以建築物才會都這麼難看日本建築就算是過百年了看起來也是古色古香...(恕刪) 唉! 學生的時候讀歷史老師說的是 亞洲國家 大多採用木材建築, 一場大火就沒了, 所以很多古蹟留不下來 ...不過現在你也可以用 原木建築 呀 ... 不過可想見的 ... 很貴
hua_dog wrote:的確不是為了搶時效喔..台灣木業資源不如日本豐富,日本國內的林業幾乎可以供應自己國內所需,而開放貿易之後又有進口木料的競爭,木料的價格十分低廉.(恕刪) 說到木料我就想到明治神宮鳥居的阿里山紅檜神木日本沒這種神物
我也很喜歡節目裡面設計師關於傢俱方面的創意巧思不過有一點讓人比較遺憾的是裡面改裝的房屋類型幾乎很難台灣見到改造的case幾乎都是一樓木作房屋而該節目似乎不接公寓水泥磚造住宅改造的case基於安全我個人不太想住在家門就在一樓的房屋感覺那種房子絕對要有人看家不適合除了睡覺、上網之外就不在家裡的人
m-i-c-k-e-y wrote:我也很喜歡節目裡面設...(恕刪) 這算是三隻小豬與大野狼故事的台灣版嗎?如果大廈住久了,感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都被隔開,即使是舊型五樓公寓也相去不遠(以前住南勢角)中南部不少人住透天厝,更鄉村一點還有三合院,也不曾聽說天天上演社會案件。只能說,全能住宅改造王的場景除了天時,地利,還要人和,也只有在日本才會有那種房子產生的機會與背景,台灣的話,宜蘭縣政府以前的宜蘭厝計劃倒是可以參考,取材大多就地或台灣本產,也考慮氣候因素,重要的是,連人的活動及思維空間都考慮進去,唯一的限制是,不適合蓋在台北,台北的土地已經被炒到離譜境界,人的一生被高房價綁住,還能有多少心思探索人生,思考活著的價值及信念(有人會拿3C產品來陪葬嗎?)平時很喜歡蒐集數位相機,至今只買過兩台全新機,其餘玩過的十幾台都是網拍來買來,問題是我真的有在研究拍攝技巧嗎?大多數時間只是無聊,或作為沒有塗鴉作畫時的空白填充作用,求學時期玩的暗房及沖片技巧早已埋在時間裡,現在每天上01觀察十五至卅多歲年青人的心理變化及思考方式,不過當我再重看全能住宅改造王時,我的願望變了,即使相機都沒了,身邊也沒有多餘的錢,我還是希望能賺夠錢,找對人,蓋一間類似宜蘭厝的簡淨家居,田野綠波,山明水秀,老年怡然,葬身於此,我一定會對上帝或神明比個OK的微笑手勢,安心遠離。(交代小孩:房子要住到兩老都掛掉才能處理,記得要貼自售,仲介掮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