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illas wrote:建築物肯定有更久的,...(恕刪) 呵呵,红毛城。这个名字真的挺形象,红毛鬼子建的房子。有时候能保存那么几幢有历史底蕴和异国情趣的建筑也不错,例如上海的外滩。尽管它们都是殖民地时期的遗产。我不知道你说的迪化街是个什么情况,更不知道为什么要叫迪化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是新疆乌鲁木齐的旧称。这条街上的建筑是什么风格的?是中式的吗?
是有不少老字號的糕餅舖。如彰化鹿港玉珍齋,基隆李鵠,淡水三協成。我記得創店最早的還在清朝哩。台灣有老字號說真的比較不稀奇。畢竟全面性的浩劫已經遠在二次大戰了。我倒對樓主說中國老字號才真的覺得稀奇得不得了。他們怎麼熬過文化大革命的?我記得好像還有很多老字號已經功夫都失傳了只剩下了一個名
蛙鳴之地 wrote:是有不少老字號的糕餅...(恕刪) 上海这里的老字号在49年以后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样一个过程。具体的过程就是私营---公私合营---国有---国有、股份制、私营,这样一个变化。有机会你要去几个比较纯正的店,就是说传统和品质都没改变的店。比如说在市中心的“王家沙”就是家不错的老字号点心店。
台灣最老的字號"正體中文字號"城隍廟規模大一點的城市都有.只是台灣的進去燒香不用花錢買票.....至於大陸很多的老字號.早都收歸國有了.現在開放才又在那邊傳承歷史......很難保證還保留多少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