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o13 wrote:
林務局在民國早期是營利單位...類似中油
每年國庫收入都靠他
當時台大第一志願就是森林系的
因為錢最多
後來森林砍伐殆盡
採用日本的造林方式復育森林
可是當時選的樹種是日本柳杉
此樹種在日本為優良樹種材質優良
可是到台灣種了二十年要砍來用的時候
發現多為空心材
於是改種台灣杉
材質比柳杉還要好
所以這些非原生的樹種
砍了也無所謂~
倒是原生的紅檜, 扁柏..因為生長緩慢
到現在都還沒有比較大面積的復育林可以看
這個事件在我看來砍個幾十棵柳杉剛好而已
可以利用來教育森林利用的方式
木材本身可以固定碳元素
可以把二氧化碳鎖在建築中
伐木過程, 整地復育造林過程都可以拿來當成教材
現在紙漿,木材日漸減少
台灣也可以進行循環利用的造林
做為未來提供部分內需使用...(恕刪)
回答蠻優的!
符合森林資源利用的觀念。
只是台灣的山坡地較多, 不像北歐或北美, 可以利用大片面積荒原來做再生林, 如果利用中南部很多荒廢的農地, 倒也是一件好事。
ptx wrote:
這種事情拿到其他平地上面也是可以做教育
只需要將現有資源搬運到教育中心即可
有什麼理由一定要砍了一片樹再來做這件事...(恕刪)
以現在熱門的綠建築觀念, 就是建材使用愈少的資源得來, 若是為北美來的建材, 以木材本身來看, 生長的成本也許相同, 但運送的過程大大的不同, 所以使用本土的建材是合理的。
若是在建築的預定地, 將要移除的樹木轉變成建材, 也是一種良好的運用。
Jonry wrote:
這些樹都是造林用的樹, 不是原生樹木, 砍了再種就有, 不用太過緊張
森林的經營應該是有種就有砍, 國外還有森林公司, 專門種樹和砍樹,
這個說法比較合理, 造林用的樹木, 砍了再種就有了, 一般來說造林的樹有生長快速的優點, 但又不像一般原生的高級木種珍貴(無論在那方面), 所以並無大礙。
但是, 要補充兩點:
1.台灣很多的山坡地管理跟保育都很失敗, 應該要多加努力。
2. 國外在森林裏蓋房子的方法, 大多以最低砍除原地樹種為目標, 台灣剛好相反, 是計畫要蓋多大的房子, 去找多大的地, 然後把地上物(樹木)砍除, 把地整平, 完全不顧當地生態, 這種方法要改。
對於林木保育的思想, 要有科學的角度及基本知識, 否則就容易流於盲目的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