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財帛 wrote:
只要實行。。住者有其...(恕刪)
要房價下跌真的不難

可以參考一下前香港特首8萬5房屋政策

1997年時,第一任香港特首董建華參觀新加坡後,
羨慕新加坡的房屋政策,務求將香港改造成一個全民置業的城市,並且可以長遠地簡解龐大公屋居民方面的開支。
因此便推出一個史無前例的房屋政策—每年建屋8萬5的房屋政策。
當年政府預算私人市場的建屋量約每年3萬個單位,
而政府便興建5萬5千個公屋和居屋,務求為市場提供大量的房屋,
這樣便改變現有市場供求情況,於是便令樓價下降至市民可以負擔的水平,從而吸引市民置業。
但是這政策欲完全地失敗,這政策不單沒有增加市民置業情況,
反而導致很多市民失業,並且出現了最恐怖的情況「負資產」。
「負資產」的意思是當一個小業主向銀行申請樓宇按揭置業之後,
但物業的價值不斷下跌,當現有的價值是低於銀行的未還貸款時,
在這情況下儘管小業主出售現有的物業都還未足以償還銀行的欠款,
這樣小業主便需要另尋資金來償還差價或申請破產,這便是令人聞風衰膽的情況—「負資產」。

在 北 美 洲 ﹐ 置 業 的 金 科 玉 律 是 房 價 應 該 是 家 庭 收 入 的 3 至 4 倍 ﹐
最 多 不 超 過 5 倍 , 與 香 港 非 常 不 同 。 西 方 發 達 國 家 ﹐ 房 地 產 佔 GDP 的 比 率 是 1% - 2% 。
香 港 是 15% 。 美 國 最 富 裕 的 人 做 電 腦 ﹐ 汽 車 ﹐ 零 售 。 香港 最 富 裕 的 人 做 地 產 。
房 地 產 和 生 活 有 千 絲 萬 縷 的 關 係 。
銀 行 ﹐ 地 產 商 ﹐ 現 在 的 100 萬 業 主 - 香 港 的 樓 價 牽 一 髮 而 動 全 身 。 回 歸 後 的 特 區 政 府 曾 經 想 干 預 樓 市 ﹐ 令 樓 價 降 溫 ﹐ 最 後 幾 乎 粉 身 碎 骨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