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係衛斯里 wrote:小弟是六年級中段班的...(恕刪) 我的前前同事(資訊業)功力很強,還曾經掛到顧問的title結果35歲之後跟你一樣之前還聽他說有公司開給他的價格是30k我也不知道為何?不過我感覺我也步上這條不歸路有行無市阿
小弟應該與版主年紀在伯仲之間,退伍後,因為只有高工學歷,有感於所學不足,應徵四處碰壁,及當時有一個徵才廣告,信義房屋的徵才限大學以上畢業,從此體認到台灣大學教育的氾濫,一個仲介工作,竟然也要求大學畢業,我選擇的是,不用再去唸書補學歷了,重新檢視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我發現,有一些專業技能的工作,臺灣人嗤之以鼻,不屑作,有一些黑手工作,怎麼應徵也找不到人,所以我就往那個方向而向前走。26歲去當學徒,當初我也是認為何等難堪,但是忍一忍就過去了,幾年過去了,我也學成出師了,上天眷顧我,國家考試也過了,因為有執照,技術也算精良,我一個人可以做很多人的工作,現在一個月,輕鬆也有6位數(老闆認為值得)。現在以我在工廠所看到的情形,我只能告訴你,台灣要回到85年以前的榮景是不可能了,但是人心已經變了,台灣好日子過慣了,要像以前胼手胝足,夜以繼日打拼已經不可能了,工廠老闆不用在聘請太多人力了,機械自動化可以取代多少人力,一個主管幹部(廠長)帶領幾個外勞,就可以完成許多工作了,那我工廠只要聘請1個台灣人就好了。我認為台灣只會人力過剩,往後失業率只會上升,已經無法逆轉了,這是台灣的宿命,誰來都一樣。下個月,我也打算出來創業了,但是我沒有要聘請員工,因為我知道難搞,不想太傷腦筋,我自己做就好了,當我有需要,打個電話就有臨時工了,1500元就解決了。我建議你往人少的工作去就對了,加油。
年齡真的很可怕,往後看不到未來真的心很虛,競爭力又不一定可以贏過後面的人,負擔又那麼沉重,所以你應該忘了以前的風光,好好為往後的路想想。台灣在電子產業的人比較多,我弟也是在電子產業,月薪7萬,14個月,電子五哥,明碁,廣達,鴻海,很辛苦,也可以說很害怕未來,幾乎沒有人可以做到退休的,想留在台灣,不想去大陸,但是很多是跟你想的永遠不一樣,現在可能要調去大陸了,有協理同事要他去大陸幫忙,我有問我弟說,如果今天你不在鴻海,你會什麼,他是說,什麼都不會,所以就算不想去也得去。留在台灣的傳統產業現在自動化與外勞化的趨勢非常明顯,如果無法全面自動化,也開始工資計日化或是計件化,月薪制應該會慢慢消失,像我要的員工是臨時工制,讓人非常擔心傳統產業受薪階級的未來。我所說往人少的地方去是指,比較少人從事的工作,現在台灣你覺得最缺什麼,什麼又是滿眼商機,但是做的人又比較少,甚至把你丟到全世界,你都可以活的下去,慢慢去觀察吧。至於我觀察選擇的是什麼,如有需要,我在私給你吧。
再分享一個今天去工作碰到的現象,這算是台灣產業趨勢吧,今天的維修工作是機械車床工廠,算是我讀書時的學習專長之一,產品差異化是這間工廠的生存之道,他的產品是做大工件,機械也是比較特殊的大機械,原料鐵材要用天車安裝,產品是以長軸承居多,工餘之暇,我與一位師傅交談,竟然是越南籍的,他在操作傳統車床,去借工具,也是越南籍的,一個工廠產品線上約10名員工,有一半以上是越南籍的,我也為其他台灣員工暗暗擔心,是否最後會是一個廠長,一個組長,八個外籍勞工,就可以營運一個工廠,這是我高工機工科畢業時所無法想像的。越南籍的宿舍,確實比泰國籍的宿舍乾淨很多。
我覺得閃兄講的很實際,非常貼切現狀,往人少的地方去,是個好想法,反正台灣年青朋友,選擇工作都要加上自尊乘數,人多的地方,資方當然可以慢慢挑。所以一點也不奇怪。就業市場是立基於地區整體競爭力之上的供給與需求結果,誰來都一樣,以現況而言的確是不可逆轉的,抱怨也沒用。暫時跳脫不了,那就只能接受現實吧~
致 版主唔係衛斯里:我是六年級前段班,英文完全不行、日文稍微可以粗略交談。非常肯定你過去在工作上的專注與自我的進修,如果過去的工作經歷能多累積一些業界的人脈就更理想了。目前的時機雖然看起來比去年稍微樂觀一點,但是以您過去的產業經驗,創業並不是個好辦法。建議還是繼續在您熟悉的產業培養人脈。如果不排斥對岸工作與經常出差的話,我認識一家獵人公司,專門熟悉兩岸電子相關產業的企業。有興趣的話再PM、或mail給我吧!tel329738@gmail.com
今天老闆不在,辦公室只有我一個人,順手在整理名片,我發覺一個現象與大家分享,在台灣的傳統產業,幾乎都有大陸分公司耶,還能夠生存下去的,幾乎該去的能夠去的都去了,想到有一個朋友,在工廠擔任副廠長,年輕有為,公司每樣機械都會操作,吃苦耐勞,星期六自動加班,金融海嘯前,公司一整年24小時加班趕貨,自願12小時輪夜班,前陣子聽說派赴大陸當廠長,不去,之前幾年的努力付諸流水,去了,遠離家人重新適應,能有其他選擇嗎,人浮於事,只好去了。我再講一個現象,公司有一個客戶,小小的,看起來規模不大,500平方公尺以下,是從事塑膠粒買賣的,辦公室有三位小姐,現場有三位員工,老闆幾乎都在大陸,聽說大陸廠上萬平方公尺,跟台灣廠比較,真是無法想像的大廠啊,賺到一些錢,回台灣想擴廠,跟台糖租地,擴大規模,以前都是違章工廠,現在都找建築師設計廠房,一切合法,前兩天在畫他的圖,剛剛畫好了,估價報價也完成了,稍微喘口氣,不過苦命的我,等一下12點吃飽飯,規劃要去發傳單。
台灣人,和全世界人比起來,算是很會做生意的國家有一種鐵牛精神及充滿著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強烈意識在華南工資不斷上漲的情況及代工技術又被大陸人學走.台商的下一步,關係著台灣人經濟的下一步會走向哪個方向??在台灣,想要賺錢1. 做生意,別領死薪水2. 要學著走旁門左道,葷腥不拘
我去發傳單回來了,下個月我就要離職,選擇創業,雖然我跟老闆有親戚關係,專長有競合,但是我明確的告訴老闆,我出去所要做的工作,算是新的領域的工作,決不會去踩你的線,請你放心,老闆希望日後我能支援他,算是小包商,我也同意了,現在我的工作是與建築物有關,建築物裡面的所有電的部份,從DC12V,DC24V,AC110V,AC220V,AC380V全都是我的工作範圍。我要出去創業做的東西,其實與民國82年前後,從香港傳過來的某個事件有關,很多人束手無策,技術在民國96年有所突破,而突破的人,是我當兵時,中科院的教官,從我知情,再經過二年死皮賴臉的爭取(當兵陪教官玩拱豬,果然有代價)及我一年的改良創新,經過百次以上驗證,終於成熟商品化,因為牽涉到許多專業技術,我也不打算外流,所以全台灣只有我能做,趁著時機,我要加油,我給自己定下一天工作16小時,周休一日,看是否能賺個一億元,我就要提早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