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就看過出家人坐在彩券行前專注的研究號碼啦!我還遇過一個和尚跟我化緣,我掏出皮夾掏出100元後,他看到我有千元鈔,還開口問我"可以給我大張的嗎?"...我當然回他"不行!!!錢很難賺!!!"不久後我又折返原處,那位"和尚"竟然還在原地....抽菸...
上次我姐姐拿出兩張彩券,叫我去獎券行對獎,我打死都不想進去,因為我姐姐是出家人,後來我另一個姐姐就進去幫她對獎,一張中一張沒中,收支就打平了~我就唸她你怎麼可以玩彩券?她才說因為她前陣子在路上看到一個身心殘障的同胞在賣彩券,那時又超級寒流,覺得他很可憐就買了兩張,希望能幫他一點忙,我才突然覺得我姐很善良啊~可是我姐若直接走進去獎券行去對獎換獎,我想下場就是像被本樓各位大大討論的那樣子,慘啦~一個小體會:有時,自己眼睛看到的也不一定就是像自己想的那樣子
himekami wrote:胡扯!!!...(恕刪) 上座部佛教提倡不殺生,但一般允許食用三淨肉。《四分律》第四十二卷中規定:『有如此三事因緣不淨肉。我說不應食。若見為我故殺。若從可信人邊聞為我故殺。若見家中有頭有皮有毛。若見有腳血。又復此人能作十惡業常是殺者。能為我故殺。如是三種因緣不清淨肉不應食。有三種淨肉應食。若不故見不故聞不故疑應食。若不見為我故殺。不聞為我故殺。若不見家中有頭腳皮毛血。又彼人非是殺者。』《五分律》第二十二卷中也記載了釋迦牟尼如此定義三淨肉,並親自鼓勵弟子食用的例子:『有一將軍名曰師子。是尼犍弟子……將軍知佛受已。還歸其家敕市買人。此間所有死肉莫計貴賤盡皆買之。如教悉買。通夜辦種種美食。晨朝敷座自往白佛。食具已辦唯聖知時。佛與比丘僧前後圍遶往到其家就座而坐。將軍手自下食歡喜不亂。時諸尼犍。聞師子將軍請佛及僧極設餚膳。生嫉妒心。即於街巷窮力唱言。師子將軍叛師無義。今乃反事沙門瞿曇。手殺牛羊而以供養。諸比丘聞不敢食。師子將軍胡跪白佛。此諸尼犍長夜毀佛。我今乃至絕命終不故殺。願敕比丘勿生嫌疑。自恣飽食。佛即告諸比丘。隨意飽食。食畢行水。取小床於佛前坐。佛為如前說隨喜偈從坐起去。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諸比丘。有三種肉不得食。若見若聞若疑。見者。自見為己殺。聞者。從可信人聞為己殺。疑者。疑為己殺。若不見不聞不疑。是為淨肉。聽隨意食若為比丘殺。比丘及沙彌不應食。聽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食。若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殺亦如之。』
allen0610 wrote:上座部佛教提倡不殺生...(恕刪) 《首楞嚴經》卷六:阿難。又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殺,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殺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上品之人,為大力鬼。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下品當為地行羅剎。彼諸鬼神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熾盛世間,自言食肉得菩提路。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砂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要明白有些事情佛陀是對機而說當時托缽制度民眾施捨甚麼僧人就吃甚麼何況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的眾生根性差別《楞嚴經》中佛陀清楚指出末法眾生我等當依《首楞嚴經》教誨而行初學者做不到完全素食應當循序漸進先從淨肉下手培養慈悲心久而久之自然會不忍心食希望師兄莫再鼓勵食用淨肉一來影響素食心不堅定的人二來也可能誤導其他剛學佛的人,以為吃淨肉沒有關係佛陀制定戒律戒殺的終極意義就是不生殺心令一切眾生遠離怖畏既然殺心不生,又何忍食肉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