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倭國與支那

426不也是一個數字嗎
為什麼有些大陸人會認為貶低的意思呢
426当然是帶有貶義
426不就是從“死阿六仔”來的嘛,
你還敢說只是個數字
急急護髮現身 wrote:
你才自以為是
明明在討論日本的東西
人家引用的解釋從日本來的
你還在那裡wikipedia?

小弟就差沒有講不要字源字義傻傻的分不清了
明明講的字義貼字源幹什麼

意義

1. 日本の古称。

倭人

2. (中国や朝鮮からの)日本の蔑称。

倭寇、倭奴

taiwankikiki wrote:
滿奇怪的,為什麼會有...(恕刪)


你的邏輯我無法理解,

在台灣,我們有賣『番仔火』,賣得人並沒有要羞辱自己的商品,
但是你叫外國人『番仔』,
會不會有侮辱輕蔑的意味?大家應該心知肚明。


前面已經有人舉了很好的例子:

非裔美國人(即美國黑人)中,很多在種族上屬尼格羅人種,但大多數人認為稱呼黑人是「尼格羅(en:Negro)」是蔑稱。

你要不要去美國黑人面前叫他Neger,然後解釋你們本來就是尼格羅人種?

羞辱字詞的定義,主要是由被羞辱的種族或族群去認定,就算一個白人裝得很無辜的說,
我只是用種族跟歷史的解釋去叫你,怎麼可以說我在羞辱黑人呢?
你覺得這個行為會被接受嗎?


另外,前面有人舉以前有許多中國歷史人物稱自己為支那,
所以表示支那不是貶詞,這裡也同樣有邏輯上的謬誤。

黑人自己叫自己neger當然可以,
甚至許多黑人見面打招呼時都會彼此互稱neger表示親近,
這不代表白人或黃種人可以這樣叫他。


至於最重要的,支那到底是不是一個貶抑之詞,是否是一個日本對中國輕蔑的稱呼,
這不是由身處現代的某些人說不是就不是的,
在中日衝突激烈的年代,這個字詞當然是一個非常大的汙辱輕蔑字眼。

我建議大家可以去看看一代圍棋棋聖吳清源的自傳,
他處於中日關係動盪的年代,卻同時受到中日雙方的尊敬,可以算是非常特殊的例子。

但是當時在中日關係緊張時,他在自傳中也說:
『在日本的中國人,被蔑稱為"支那人",受到歧視』

或是描述他與璽光尊相處的時候:
『璽光尊這位孤家寡人常常以“支那人”一類的粗野語言,公然蔑視和辱罵我。』

我想由他的說法,應該可以很確定支那確實是一種輕蔑侮辱的用語,就如同neger一般,
自己要自稱可以,若要指著他人用,最好是不必了。
tyyan2 wrote:
426当然是帶有貶義...(恕刪)

這種事情當然是各自解讀
韓國人還覺得漢城不好聽 非要改首爾
其實都是無聊
smallsea wrote:
你的邏輯我無法理解,

台灣,我們有賣『番仔火』,賣得人並沒有要羞辱自己的商品,
但是你叫外國人『番仔』,
會不會有侮辱輕蔑的意味?大家應該心知肚明。


前面已經有人舉了很好的例子:

非裔美國人(即美國黑人)中,很多在種族上屬尼格羅人種,但大多數人認為稱呼黑人是「尼格羅(en:Negro)」是蔑稱。

你要不要去美國黑人面前叫他Neger,然後解釋你們本來就是尼格羅人種?

羞辱字詞的定義,主要是由被羞辱的種族或族群去認定,就算一個白人裝得很無辜的說,
我只是用種族跟歷史的解釋去叫你,怎麼可以說我在羞辱黑人呢?
你覺得這個行為會被接受嗎?


另外,前面有人舉以前有許多中國歷史人物稱自己為支那,
所以表示支那不是貶詞,這裡也同樣有邏輯上的謬誤。

黑人自己叫自己neger當然可以,
甚至許多黑人見面打招呼時都會彼此互稱neger表示親近,
這不代表白人或黃種人可以這樣叫他。


這就怪了.為什麼孫文宋教仁章太炎聽了日本人說支那,不只不認為日本人在侮辱他們,反而得意的很一再引用
??你的邏輯我看一般人才沒辦法理解吧??



===============================
宋教仁曾在東京創辦了名叫「二十世紀之支那」的雜誌,「民族主義革命家」章太炎曾在東京發起「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亦即明亡於清二百四十二年),同盟會黨報「民報」的前身,梁啟超用「支那少年」做為筆名發表文章。秋瑾在詩詞中自傲為「支那第一女」。康同璧(康有為次女)曾在詩中稱「我是支那第一人」。
taiwankikiki wrote:
這就怪了.為什麼孫文...(恕刪)

他的意思是說因為你引用的這些人是支那人,所以自稱支那就和黑人自稱neger是一樣無妨的,而如果我們台灣人或是日本人稱他們支那人就是貶意了
Luke Chen wrote:
如果支那是貶抑的話,...(恕刪)


歐洲語言中的中國

歐洲語言中,中國的稱呼基本上都是China(英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荷蘭語等),
亦有因為正字法原因而改寫的種種China同源詞,如法文的Chine,義大利文的Cina,捷克文、
斯洛伐克文的Čína等等。這些詞的語源均與印度梵文的Shina或Cina相同,也是秦的音變,而且
由於字母i在大多數歐陸語言中的讀音都是[i]音,所以這些語言中的China(包括Chine,Cina等
變體)一詞的發音均與梵文的「支那」相近。唯有英文因為歷史音變的緣故,開音節的i讀成[ai]音
,造成不讀「支那」而讀「拆拿」的極為特殊的讀法。

北歐及某些東南歐語言因為對字母組合ch的發音傾向於讀成k音,所以將中國一詞寫為Kina(丹麥
、瑞典、挪威),這是從China發生的語音變化,也可以算「支那」的同源詞。同樣的例子還有希
臘語的Κίνα,匈牙利語的Kína,克羅埃西亞語的Kina等等。至於俄語、白俄羅斯語、保加利亞語
等語言將中國稱為Китай,則與「支那」無涉。因為這個詞來自「契丹」。而拉丁文的中國是
Sina,與日文「支那」的訓令式羅馬注音一致;另外英語中的Sino-詞根也用來表示中國。



taiwankikiki wrote:


這就怪了.為什麼...(恕刪)


『另外,前面有人舉以前有許多中國歷史人物稱自己為支那,
所以表示支那不是貶詞,這裡也同樣有邏輯上的謬誤。

黑人自己叫自己neger當然可以,
甚至許多黑人見面打招呼時都會彼此互稱neger表示親近,
這不代表白人或黃種人可以這樣叫他。』


上面這邊的敘述,有哪裡是你不能理解的呢?
你舉的宋教仁、章太炎、梁啟超、秋瑾、康同璧,
全部都是中國歷史人物,
中國人自己叫自己支那當然可以,
這不代表日本人就可以這樣叫他。

這個邏輯很難懂嗎?

其次,你舉的例子:宋教仁、章太炎、梁啟超、秋瑾、康同璧,
全都是中日激烈衝突之前的歷史人物呀,
早期日本甚為慕華,
日本人甚至自己主張他們與中國是同文同種之邦,
支那被日本引為輕蔑之意,主要是中日激烈衝突之後,
所以我才會舉在當年深受日本及中國推崇的吳清源當例子,
以一個在那種大時代中,身處中日夾縫的親身經歷,
來說明支那確實是輕蔑羞辱之意。

早期黑奴解放之前,用Neger稱呼黑人,或是黑人自稱Neger,
都是再正常也不過的事了,隨著時代的變遷,Neger遭黑人認定是深具羞辱意味的字詞,
難道現在會有白人出來說:『你們黑人幾百年前的領袖也用Neger自稱呀,所以我現在叫你Neger並不是羞辱之詞。』


這樣解釋你可以理解了嗎?

還有,前面番仔火的解釋你瞭解了嗎?你應該不會在正式場合對外國人直接叫他番仔吧?



這好解決,既然大家都是文明人,稱呼對方當然要對方接受才對..

所以基於這個標準,既然大陸人或中國人不喜歡"支那"的個詞,身為一個文明人也該尊重對方,當然也就不該以這兩個字稱呼對方..

相反的,既然有些人認為"倭人"不帶貶抑而且欣然接受,那身為文明人當然也該尊重他們,今後就以"倭人"尊稱他們..

這樣不就解決了嗎..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