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sh09 wrote:
洪蘭批評大學生素質?...(恕刪)
+1
少子化+msn+facebook+手機+打工
使得很多學生不懂得一些基礎科目對將來紮根的重要~
ptx wrote:
多數的碩士學生要做好質化研究,真的不是那麼快可以完成
其實要做好量化研究,真的不是那麼快可以完成(因為很多學生沒把統計方法學好)~
而質化精髓是個案訪談及歸納分析,
個案訪談是要找尋那個領域的專家或傑出人士,
另外,質化的樣本不容易取得,
因為任何領域的專家或傑出人士,他們的時間都很寶貴(也有可能約不到)..
在訪談前要把那個領域的相關知識弄熟,
且要把研究的內容做成條列式的問項,
來做深入的訪談,
訪談結束後,要把各專家或傑出人士的見解做歸納分析,
並進而得到相關的構面及其關係~
歐薩姆是龜公也是龜孫子
ucla-aba wrote:這倒不一定,量化研究並不一定卡在統計
其實要做好量化研究,真的不是那麼快可以完成(因為很多學生沒把統計方法學好)~
畢竟很多研究議題,可以使用最基本的考驗就得到結果
統計工具的操作也有很多資料可參考
真的會因為統計方法而做不了量化研究
通常是因為研究的架構太複雜,或是根本就用錯統計吧
質化研究也不必然是個案訪談,還有很多其他的研究取向
不過每種方法要做的好實在都不簡單
去討論質化量化的研究產出速度,實在是太過於簡化做研究會遇到的許多問題
一個中文,各自表述
shiftM wrote:
題目很沒深度,從頭到尾都問的像是:
台北台中高雄你最喜歡哪一個?
下次去你會想去哪一個?
台北你印象最深的景點是哪裡?
台北跟高雄比最大的差別是?
問卷多半是選擇題,你確定是這樣的題目?
這樣的題目很開放,不太可能做問卷吧?
如樓上有人說,應該是教授也有問題
而且我覺得教授的問題比較大,
因為這樣爛主題或爛論文隨便就給過關,當然會造成碩士程度的低落
aaatsz wrote:
由樓主的問題可見得你沒有念過碩士~~~~~~~~~~
+1
因為開放性的題目更難做問卷.......搜集到的資料也更難整理
noruko wrote:
突然懷念起當年幫朋友搞到學位的經驗
一個月之間作了七八份問卷
樣品數量不夠的時候還得自己下場
一人扮七八個角色還是小意思了
反正就是讓問卷結果走向與設計者的期待目標一致...........
不都是這樣嗎??
如果我做一個論文題目得出我不想要的答案......
那我的論文十之八九一定被教授退的啦!!
會出現跟設計者期待目標不一的狀況,除了問卷設計錯誤或者題目本身就有問題
不然很難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