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看遠點~課徵能源(環境稅)是不得不的選擇...

popshu wrote:
第一,能源的價格必須要讓它回歸合理的機制,台灣的油,水,電比起鄰國相對比較便宜
過低的能源價格不利於綠能產業的研發...

中油上半年賺177.6億元 還要漲
什麼叫合理
這個叫照顧民眾的國營事業?

"過低的能源價格不利於綠能產業的研發..."
這句是中文嗎
意思是過高的能源價格才利於綠能產業的研發?
popshu wrote:
第二,控制市場供需的法則,以價制量是最有效的辦法,當一公升汽油要50元的時候,相信有很多人願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甚至是步行,騎腳踏車...

你大概沒讀過經濟學
民生物資必需品 價格彈性小
表示消費者因應價格變動而調整的需求量變動率小
總不會因為食物漲價 你就不吃
popshu wrote:
第三,用人民的稅金去補貼油水電是錯誤的,反對將錢從荷包拿出來的人有沒有想過,漲價是你付的多還是大企業???如過維持過低的價錢例如水價,你知道一度水多少錢?大概10元有多少水,大概是1000公升,相當於一千瓶礦泉水,可是他只要10元?WHY因為他只有計算管線維護費跟,水的處理費,沒算的道是水庫跟行水區的維護跟開發成本,這些都是大家繳的稅,今天你家一個月用幾度?10度....你知道石化跟鋼鐵一天要用多少水?這是不合理的

用人民的稅金去補貼政府的錯誤政策及濫用才是錯誤的
之前的爛總統都不用這樣加稅
現在英明的總統沒道理要加稅才能活下去
你有沒有想過政府會跟企業勾結
一般百姓只是食物鏈的最低層
popshu wrote:
第四,長期台灣用低的能源價格留下高污染的產業,都快變成大陸的離島工業區了...原料給大陸,汙染留給自己?這是哪門子的理論

意思是加稅加到大家不敢用 叫大家把公司關一關 不要製造汙染?
popshu wrote:
第五,台灣不產油,發電用的煤也幾乎是進口?弔詭的是...這些資源在未來的數十年間即將耗竭,產業現在不轉型,時間是不等你的,只有透過加稅才能讓大家慢慢的轉變生活方式

意思是現在有油你不用 你的工業停擺
給其他國家用 其他國家努力發展
未來的數十年後耗竭 想用也沒得用
再來求其他國家施捨?
popshu wrote:
第六,台灣的產業要出口,是必要通過炭關稅的關卡,要照歐美的遊戲規則玩無法自外於他們,只有提高能源價格才能降低使用量,透過市場法則把低耗能高附加價值得留下來...

"提高能源價格才能降低使用量,透過市場法則把低耗能高附加價值得留下來"
這句也是中文?
一樣的東西 成本比別人貴 被自己政府扯後腿 還想去和別的國家比?

要是加稅就能歌舞昇平 創造無污染的綠世界
這個政府也太好做了
樓主白講的啦,鄉民都是短視近利
誰會管你長期來看,它是件好事
光要鄉民從口袋內拿出錢來,簡直是要了他們的命
從沒有人好好想想,這政策執行後,最大的贏家反而是小老百姓
該哭的人現在大概在立院遊說中

就看藍政府有沒有種把這政策值行下去,還是像綠前朝一樣喊喊口號而已


我該愛誰呢 wrote:
中午黨工開會的結論嗎



可能是官方說法...

尤其是政府一年花在公關費用不低...
糟了 想取暖被砲轟了

加油好嗎

肚子都快吃不飽了

還環保勒
是啊,我們所要繳的稅(能源稅)剛好編入預算給大官們加油去了
也不是他們的錢,當然不在意
要大家多搭大眾交通工具,那也請官員們一起搭吧
不要再花全民的所繳的稅了
lorisliu wrote:
從沒有人好好想想,這政策執行後,最大的贏家反而是小老百姓
該哭的人現在大概在立院遊說中



真是烏托邦阿...

這幾年遺贈稅.營所稅等眾多減稅方案都受到利益團體遊說擺布..

這個能源稅只是變相向全民加稅..對於石化業者來說..沒有影響, 最大贏家是政府不是百姓

這個方案難道不是受遊說團體擺布下的折衷方案?

little wrote:
我不瞭解什麼叫不得不.............(恕刪)

甚麼是 "不得不" 呢 ? ........... 因為隔壁有交代
popshu wrote:
如題,...第一,能...(恕刪)

台灣的油水相對林國便宜.....
那薪水呢??
tamaki872 wrote:
汽機車實在太多太多了~ 到處都塞車, 連巷子都會塞.......(恕刪)

一堆車子 大家都是出來玩嗎
如果能走路上班 誰要大老遠去工作
如果有任意門 誰需要貨車南北跑
一切都是為台灣經濟努力
路上都沒有車 大家才需要擔心
popshu wrote:
如題,...
第一,能源的價格必須要讓它回歸合理的機制,台灣的油,水,電比起鄰國相對比較便宜
過低的能源價格不利於綠能產業的研發...


若國民所得沒和鄰國相當時,油、水、電價和鄰國相當,那是合理的嗎?你的鄰國指的是那些國家?請把國民所得和油價列出來一起比才有說服力,用嘴巴講没證據誰都會。另外,比油價時請把附加的稅金也列出來。

popshu wrote:
第二,控制市場供需的法則,以價制量是最有效的辦法,當一公升汽油要50元的時候,相信有很多人願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甚至是步行,騎腳踏車...


當一公升汽油要50元時,車票要漲多少?今天的新聞估計約要多50%。若政府没先健全大眾交通運輸系統,讓大部份的人都能不需要自己開車,那阻止大家開車只是在懲罰交通不便地區和中低收入的人民而己,對高收入的人根本没差。

popshu wrote:
第三,用人民的稅金去補貼油水電是錯誤的,反對將錢從荷包拿出來的人有沒有想過,漲價是你付的多還是大企業???如過維持過低的價錢例如水價,你知道一度水多少錢?大概10元有多少水,大概是1000公升,相當於一千瓶礦泉水,可是他只要10元?WHY因為他只有計算管線維護費跟,水的處理費,沒算的道是水庫跟行水區的維護跟開發成本,這些都是大家繳的稅,今天你家一個月用幾度?10度....你知道石化跟鋼鐵一天要用多少水?這是不合理的


這段完全搞不清樓主要表達的是什麼。不予評論。我只知道大企業所獲得的補助及減免比起一般民眾多得多了。政府的稅收,領薪水的小老百姓一毛都跑不掉,但大老闆們欠錢政府也拿他們没轍的。為了把他們口袋的錢拿出來而一視同仁的把油水電的價格抬高,傷的多的是小老百姓而不會是大企業。

popshu wrote:
第四,長期台灣用低的能源價格留下高污染的產業,都快變成大陸的離島工業區了...原料給大陸,汙染留給自己?這是哪門子的理論


完全搞不清楚狀況,林昏~~~~~~,評論都不想評論~~~~

popshu wrote:
第五,台灣不產油,發電用的煤也幾乎是進口?弔詭的是...這些資源在未來的數十年間即將耗竭,產業現在不轉型,時間是不等你的,只有透過加稅才能讓大家慢慢的轉變生活方式


北歐有很多地方已達到零二氧化碳排放,他們是靠加稅達到的嗎?別亂接因果。

popshu wrote:
第六,台灣的產業要出口,是必要通過炭關稅的關卡,要照歐美的遊戲規則玩無法自外於他們,只有提高能源價格才能降低使用量,透過市場法則把低耗能高附加價值得留下來...


又來了,又把提高能源價格和降低使用量、市場法則牽在一起了。給點別的理由吧,太薄弱了。碳稅的目的是因為要「透過市場法則把低耗能高附加價值得留下來」嗎?

popshu wrote:
以上一點淺見...


同意,真的是「淺見」~~~~~~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