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文法簡單易懂而且比較彈性自由,但是字體筆畫多難記難學也是事實。
不過這就是我們獨特的文化啊,我們使用中文的特有文化~我們應該引為傲!!!
不講日韓,韓文我不了,日文的平假名片假名也都是中國字裡的草書或行書演變而來,
他們也有國字,稱做漢字,那是漢字,代表是當時中國人所使用的文字,
日本人把這些模仿來的文字,加上自己的發音系統,形成自己的語言。
但是自古以來我們老祖宗所創的文字,就是那樣博大精深,與眾不同,當然是要保留原味!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只有中國字才有這麼多學問,繁體字才是最美的~
當你知道一個字的由來時,就知道是多麼的有一番學問,這是樂趣,也是精髓。
簡體字充其量頂多是"寫"的時候方便,但是"精神"卻是完全沒有了,有時甚至不知道在表達什麼。
以一個擁有完整文字與發音系統的龐大民族,所開發出的獨特語言與文化來說,
"繁體字的重要性是不可抹滅的,我贊成且提倡繁體字永久流傳!"

Peniz Chang wrote:
簡體字並不是文革時期...(恕刪)
+1
其實真的要撇開政治情感來討論才對
古代的文字也是歷盡無數變化
草書不也是很像簡體字
我有個感覺
就算是第一次看到簡體字
我總覺得可以看懂90%以上
而很多有唸過書的大陸人
第一次看繁體字大都認為可以看懂70~80%以上
畢竟當初大陸研究簡體字的學者
人家也不是泛泛之輩
那些學者當我們台灣學校的老師教授絕對綽綽有餘吧
部分字體改得不好是必然的
畢竟中文博大精深
窮畢生精力也不見得能通曉
簡體字可以繼續研究繼續改
但是很多人因為政治對立而很偏激化
實在偏離主題
我記得簡體字不是因為為了兩岸對立而故意弄的
而是當時的環境確實有其需要
為了快速普及識字率
加快教育文化
與政治無關,純粹是為了人民著想
當年要治理一塊殘破不堪的大地確實需要重大的變革
若是當年沒有分裂
我想也許中華民國政府也會推行簡體字也不一定
但是現在社會發展已經有天壤之別了
環境條件完全不同之下
推行簡體字的理由已經消滅了
也許可以繼續研究
簡繁合一讓大家感覺方便就可以了吧
蛙鳴之地 wrote: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幼稚園家庭作業惡夢的事情。
老師:小朋友,都會寫自己的名字了吧?
小朋友:會
老師;好,那今天的家庭作業就是寫自己的名字一百遍。
--------------------------------------------------------------
左邊隔壁鄰居姓丁的同學很早就在外面完了。我還寫不到10遍
右邊姓王的也出來玩了,我才寫了20遍.....
對面姓林的也出來了,他們三個一起玩木頭人,我才寫了50遍。
我姓鄭。
晚上乖寶寶九點準時上床的時候聽到巷口鄰居在打小孩。
小孩哭鬧著說我不寫作業了啦。寫不完:那家姓:蕭
不錯的例子,補充一個實錄。
家母姓萬名薇薇,同班有位全名丁二。47劃 vs 4劃。


在cost down的3C世界裡,低價才是王道;怎樣用產品不會壞,決定在於運氣。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